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八章(2/7)

在山海卫城西门外大约八里路的地方,在官上,有一个小小的村庄,叫红瓦店。这里曾经有过一个饭铺,全用红瓦盖的屋。虽然经过许多年,原来的房已被烧毁,后来重盖的房,使用旧红瓦只占了一分,大分用的是新的和旧的灰瓦,可是这个村庄仍旧叫红瓦店,早已远近闻名,而且这个地名已载在县志上了。从红瓦店往北去,几里路之外,是起伏的群山,首先看见的是二郎山,从那里越往北去,山势越发雄伟。在两边的大山之间有一峡谷。沿着峡谷,要经过大约二十里曲折险峻的山路,才能到达九门。九门又名一片石,为防守山海关侧翼的险要去。从红瓦店往南望,几里外便是海边。当退的时候,红瓦店离海稍远,但也不过几里路。就在这海与山之间,有一大片丘陵起伏的宽阔地带,红瓦店正在这个地带的中间。自古以来,无数旅人、脚夫,无数兵将,从这里走向山海关外,走往辽东去,或到更远的地方。有些人还能够重新回来,有些人一去就再也不回来了。特别从天启年间以来,关外军事情况发生了大变化,有很多很多的将士,从这里去,就死在辽河边上,死在宁、锦前线,而能够回来的也多是带着残伤和消沉情绪。红瓦店这个村庄被过往的人看关前一个很重要的、很有纪念意义的打尖地方。不是从北京来,从永平来,从天津来,陆路关,都需要经过红瓦店,在这里停停脚,休息休息,再赴山海关,然后一关就属于辽东了。

每于情绪激动时候,他理事情的章法就。他没有考虑谢升才五十几岁,算不得”年老昏聩“,而且突然将一位大学士削籍,必然会引起朝野震动,就命太监将他的上谕立即送往内阁了。接着,他传谕今晚在文华殿召见张若麒,又传谕兵火速探明李自成下行踪,布置围剿。命太监传谕之后,他颓然靠在椅背上,发一声长叹,随即喃喃地自言自语:”难!难!这大局…唉!洪承畴,洪承畴,为什么不迅速关?真是可恼!…“

陈新甲又面奏了傅宗龙已经今夜驰赴西安的话,然后叩。他刚走乾清门,曹化淳就来了。

崇祯的脸更加铁青,说:”朕知了。你去吧。“

陈新甲来是为了援救锦州的事。他说援锦大军如今大分到了宁远一带,一分尚在途中,连同原在宁远的吴三桂等共有八个总兵官所率领的十三万人,刷去老弱,关的实有十万之众。他认为洪承畴应该赶快关,驰往宁远,督兵前,一举解锦州之围。崇祯问:”洪承畴为何仍在关门①逗留?“

大学士谢升年老昏聩,不堪任使,着即削籍。谢升应即日回山东原籍居住,不许在京逗留。此谕!

一会儿,天渐渐大亮了。公虽然已经叫了三遍,现在还在断断续续地叫个不停。在南边的海面上,有一阵的晓雾好像愈来愈重,但过了不久,一阵凉风过,雾又消散了,稀薄了,没有边际的海的颜。海与远方的天、云又混到一起,苍苍茫茫,分不清楚哪

崇祯说:”那个祖大寿原不十分可靠。倘若解围稍迟,他献锦州投降,如何是好?“”臣所忧者也正是祖大寿会献城投敌。“

①关门--指山海关,当时的习惯用词。”洪承畴仍以持重为借,说要署好关门防御,然后步步向围困锦州之敌。“”唉,持重,持重!…那样,何时方能够解锦州之围?劳师糜饷为兵家之大忌,难洪承畴竟不明白?“

陈新甲说:”陛下所虑甚是。倘若将士锐气消磨,师无功,殊非国家之利。“

崇祯接着说:”何况这粮饷筹来不易,万一耗尽,再筹更难。更何况朝廷急待关外迅速一战,解了锦州之围,好将几支兵调回关内,剿灭闯献。卿可将朕用兵苦心,檄告洪承畴知他赶快向锦州兵。“”是,微臣遵旨。“”谁去洪承畴那里监军?“”臣职方司郎中张若麒尚称知兵,练有为,可以前去总监洪承畴之军。“”张若麒如真能胜任,朕即钦派他前去监军。这一二日内,朕将颁给敕书,特恩召对,听他面奏援救锦州方略。召对之后,他便可离京前去。“

曹化淳退后,崇祯就在阁中走来走去,心情很,又很恼恨。他并不怀疑谢升是故意机密,破坏他的对”虏“方略,但是他明白谢升如此过早,必将引起朝议纷纭,既使他落一个向敌求和之名,也使日后时机来到,和议难以行。他想明日上朝时将谢升逮诏狱,治以妄言之罪,又怕真相暴。左思右想,他终于拿定主意,坐在御案前写了一严厉的手谕,说:

等到他的心中略觉平静,泪已,才回乾清去。

这天早晨,东方才淡青的曙,树梢上有疏星残月,从谁家院落中传啼、犬吠。惨淡的月照着红瓦店的房和大路,街外的大路上动着朦胧的晓雾。很多很多运送粮和各辎重的车,骡,骆驼,从这里往山海关去。骆驼带着铜铃铛,一队一队,当啷、当啷的铃声传向旷野,慢吞吞地往东去。瘦骨棱梭的疲,面有菜的赶车人,也在早晨的凉风和薄雾中,同样接连不断地往前走。有时候从晓雾中响起一下清脆的鞭声,但是看不见鞭,只看见鞭上的红缨在黎明的熹微中一闪。鞭声响过,红瓦店村中,这里那里,又引起一阵犬吠,互相应和。

曹化淳向崇祯跪下密奏:”婢东厂侦事人探得确凿,大学士谢升昨日在朝房中对几个同僚言说皇爷同东虏讲和。当时有人听信,有人不信。谢升又说,这是‘自上意’,又说是‘时势所迫,不得不然’。今日朝臣中已有人暗中议论,反对同鞑言和的事。“

崇祯脸大变,怒气填,问:”陈新甲可知谢升在朝房信胡说?“”看来陈尚书不知婢探得陈尚书今日上朝时并未到朝房中去。下朝之后,差不多整个上午都在兵衙门与众官会商军事,午饭后继续会议。“”朝臣中议论的人多不多?“”因为谢升是跟几个同僚悄声私语,这事儿又十分关系重大,所以朝臣中议论此事的人还不多,但怕很快就会满朝皆知,议论开来。“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