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五十七章(5/7)

李岩和田见秀的人马都有损失。在撤退的时候,李俊因为不忍看着一个村中的妇女儿童全被淹死,率领一批将士抢救出了几十个人。他自己虽会游泳,但因黄水来得太猛,他几乎被大水冲走,幸而有几个水性好的将士拼死相救,帮助他脱离了那股激流,又抓到一块木头,才慢慢地到了干处。

二十一日下午,李岩的全部人马共三千余人才撤到朱仙镇北边二十里处扎营。除刘体纯尚无消息外,这是最后撤离危险区的人马,也是驻在离黄水最近处的一个营盘。

这天夜里,李自成派人将他叫到老营议事,直到二十二日凌晨,他才回到自己营盘。顾不得休息,他就向李侔、李俊等将领传达了大元帅的命令:要他们这一营人担负抢救开封难民的工作。这是因为考虑到他们多是杞县和开封周围的人,对开封城比较熟悉,其中许多人都识得水性。同时间王还告诉他:已经传令全军,凡是水性好的将士都征集起来,归他指挥,务必在三天之内,将开封城中的难民都救出来,有地方去的难民立即给粮遣散,没有地方去的就在朱仙镇收容起来,设立粥厂。闯王还答应另外派一些医生到朱仙镇,抢救那些奄奄待毙的有病难民。

城中没有淹死的难民除救往河北的以外,尚有两三万人留在城头、屋脊和上街一带。几天来不断有土匪和流氓驾着木筏或船只,进入城中,大肆抢劫,掳掠妇女。还有明朝的总兵官白祁政奉命救开封难民,他的将士也和土匪差不多。所以李岩要救难民,就必须对这些官军和土匪流氓加以剿除或驱赶出城。这就需要准备大量的船只。可是船从哪儿来呢?从朱仙镇到尉氏县境,虽然也有一些河流,但平日水流很小,船只很少,而且与黄水无水路可通。有一条流过朱仙镇南边的河是从郑州来的贾鲁河,虽有一些船只,也不能进人黄水。

李岩要运载将士和粮食进人开封,必须首先解决木筏和船只的难题。可是这一带都是平原,树木在大军停留数月之后,大部分已被砍做柴烧,望去是光秃秃的。不得已只好拆除民房。但这一带由于战争频繁,房屋也破坏得很厉害。一般小的民宅,木料也小,不一定管用,而且得拆毁多少民房才能扎成一只木筏啊!李岩兄弟反复合计,觉得至少得有二三百只木筏才能管用。每只木筏上要有十几个兵丁,一面驾筏,一面随时用火器、弓箭同敌人作战。除木筏外,至少要二三百条木船,有的船专门运载难民,有的船运载将士,保护木筏和运载难民的船。然而这些船只到哪儿去弄来呢?

从开封往东南到睢州有一条运河通称惠济河,这惠济河从前可以通到开封城内。开封城内的州桥就是惠济河上的一座桥。如今惠济河被黄水淹没了,从开封到陈留北郊一直到睢州一带,一片汪洋。原来惠济河里的船只已被闯营征集了很多,大部分停在陈留县境。义军从东南几个州县征集来的粮草,都是用船只沿着惠济河运到开封附近。如今水来得这么猛,这么大,这些船只都不知驶到哪儿去了。李岩同李佯商量一阵,决定派几支骑兵小队奔往陈留一带,寻找船只。

到了二十五日下午,所需要的大小船只从陈留境内的各个地方来到朱仙镇以北,在洪水边一个指定的地方停泊。新扎的木筏也在那里集合。每一条船和每一只木筏上都载着于粮,还备有凉开水,因为开封城内的水尽是黄水,到处漂浮着死尸,已经腐烂,不能饮用。从各营征集来的识水将士连同李岩自己的将士共有五六千人,又经过挑选,只用了三四千人,分为两批,轮换着去营救难民。第一批一千多人在二十五日晚上都上了船和木筏。他们将从两个方向进人城内:一队由李侔率领,从南城进去;另一队由李岩和李俊率领,从繁塔寺、禹王台这一带过去,从宋门进入城内。每一队下面又分成很多哨,哨下边又分小队,每小队都配备有一条大船、二三条小船和一二只木筏,每条船的船头都插一面“闯”字小旗。船夫大部分都是原来的,答应事完之后,由大元帅多多发给赏赐。

出发之前,李岩在水边召集大小首领,向他们说明这一次去救开封难民的办法和重大意义。他没有想到他的父母之邦、河南首府竟然毁于一旦,所以心情十分激动。他想,如果闯王在八月下旬攻城,大概不会有今日之事。但这话他只能藏在心里,不能露出一字。

对大小首领们作了简短的训话以后,李岩挥动手中旗帜,登时响了三声号炮,数百条船只和大小木筏,直向开封方向进发。

王从周和张德耀被分在李作率领的船队里。他们俩在半月前就认识了。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