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略事打扫,将崇祯的尸体停放寿皇殿中,以备装殓。”
李自成点点头,又问:“用什么棺材装殓?穿什么衣服装殓?他和皇后都装殓之后,埋葬何处?”
牛金星回答:“自古以来,帝后的棺材称为梓宫,极其讲究,既不能在数日内备办,崇祯又是亡国之君,也用不着了。宫中为年老宫眷们存有较好的现成棺材,可以找出来装殓崇侦和周后。崇祯可穿上常朝官服,皇后也穿上常朝礼服。如此处理,较为简便,也不失陛下对待亡国帝后之礼。”
“如何埋葬?”
宋献策回答:“崇祯既然亡国,也不必为他修筑山陵。可将田妃墓门扒开,将田妃棺材移至旁室,将崇祯帝、后的棺材放在正室,再将墓门封好,就算是我朝对亡国帝后以礼埋葬了。”
李自成又问:“林泉有何意见?”
李岩欠身回答:“丞相与军师所言,十分妥当,微臣但请陛下饬工政府连夜派工匠在东华门外搭一芦席灵棚,明日将崇祯帝后棺材放置灵棚之内,任胜朝旧臣前去‘哭临’①致祭,太子和永、定二王也应去祭奠父母。还可以命僧道录司派僧道去灵棚前诵经,超度亡灵。七日之后,再送往昌平埋葬于田妃墓中。如此处置,更显出我皇对胜朝宽仁圣德。臣碌碌寡闻,不知所言当否。”
①哭临--封建时代,帝王死亡后,臣民举行的哀悼仪式。
李自成高兴地说:“好,好!启东,这事情命工政府与礼政府共同去办。现在,都随孤去看看崇祯的尸体。”
他先站起来。牛、宋、李岩也都赶快站起来。李双喜率领十名卫士跟在后边。当走出武英门以后,他回头向双喜问道:
“吴汝义到哪儿去了?”
双喜趋前一步,躬身回答:“他奉旨到午门前边,派遣一队将士将太子和永、定二王护送去提营首总将军行辕,正要回武英殿来,刚走到金水桥边,恰好得到禀报:我清宫人员在一眼枯井中找到了崇祯的长女长平公主…”
李自成蓦然一惊,问道:“不是听说长平公主昨夜被崇祯用剑砍伤,随即由太监背出宫去?”
双喜说:“是的呀,儿臣同子宜叔也觉奇怪。子宜叔骂了前来禀报的官员,他问不出一个头绪,赶快往寿宁宫去了。”
李自成望着大家说道:“怪事!真是怪事!走,我们看崇祯的尸体去!”
李自成率领牛、宋等亲信大臣到了煤山的北上门口时,因为双喜已经派人跑步通知了李过,所以李过匆忙来到万岁山门①接驾。李自成问道:
①万岁山门--即今之景山门,但已改建,其前边的北上门已于解放后拆除。
“崇祯的尸体如何找到的?”
李过躬身回答:“方才有一太监看见崇祯的御马吉良乘从煤山的大院中出来,出了北上门,左右张望,似乎想进玄武门,又不肯进,抬头叫了几声。这马,鞍辔没有卸,连肚带也没有松。臣寻找不着崇祯的下落,正坐在玄武门内休息,得到禀报,立刻来到玄武门外,牵住御马打量,心中恍然明白,就在马身上轻轻拍拍,将马牵进万岁山门,说道:‘御马,你带路吧,去寻皇上,寻找你的主人!’由御马在前引路,果然在一个很隐蔽的去处找到崇祯的尸首。”
李自成问道:“你上午带将士进煤山院中查看,为何没有看到御马?”
李过回答道:“根据御马监的太监言讲,崇祯的每一匹御马都十分驯良。崇祯下了御马,不再管了,连肚带也没有松,匆忙上山。这御马等候主人回来,不敢远去;后来等不到主人,就在山下吃草,走进树林深处。大概臣进入煤山院中时,只顾登山寻找崇祯,也遇到两只梅花鹿被惊跑了,却没有留意御马。也是臣地方不熟,一时疏忽。这马在密林中等候半日,不见主人返回,才在山上山下各处寻找,到僻静处看见主人已上吊死了,才跑出万岁山门,站在路上悲鸣,告诉人们崇祯皇帝在什么地方。”
李自成点点头说:“常言道,好马通人性,确实如此!如今崇祯的尸首放在哪里?”
李过说:“放在上吊的槐树下边,如何处置,等候陛下降曰。”
“引我们先去看看吧。”
崇祯和王承恩的尸体都放在煤山脚下的荒草地上,相距不到一丈远。李自成看看崇祯脸孔还很年轻,白净面皮(当然死后已经灰白了),略有清秀的短胡须,长发散乱,帽子已经失落,双目半闭,舌头略有吐露,脖颈下有一条被丝绦勒成的紫痕,一只靴子已经失去…李自成的心中一动,不忍多看。此刻他看着崇祯的尸体,并没有感到胜利的喜悦和兴奋,而是产生了很复杂的思想和感情,竟然使他在心中叹息一声。
在他和大臣们后边跟来的几个太监,此时都转到崇祯尸首的脚头,由一个显然地位较高的中年太监领头,向崇祯跪下,叩了三个头,而那领头的太监还禁不住小声呜咽,热泪奔流。李自成向太监们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