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十九章(2/7)

李自成,又想到了费珍娥,望着吴汝义问

“如此甚好,一则各院不可无人经,一二则也不可赏得太滥。”

李自成听了吴汝义的话,正中心怀,同时也在心中称赞吴汝义近一年来留意向文臣们学习礼仪和言语,这几句话就说得十分得,更增加他的兴。倘若是张献忠,此时一定会忍不住握着棕的大胡哈哈大笑,接着对吴汝义亲呢地骂两句话,表示称赞。然而李自成几乎未曾笑容,用责备的气轻声说:

“启东,还有什么大事要说?”

“在长安师前原有成议,北京后将女分赐有功将校。下分赐女的事尚未着手,孤何能先选女?”

李自成没想到中还有比费珍娥更为的女,始而吃惊,继而渴望亲一见。但是他表面上若无其事,似很随便地向李岩问

“陛下,这位窦氏在慈庆中不是一般女,是一位六品女官。懿安虽是前朝皇后,已经寡居了十七年,不是崇祯朝的六之主,但是她既是天启皇后,又是受崇祯尊敬的皇嫂,每逢元旦和她的千秋节,不但所有妃嫔们都要到慈庆朝贺,连周皇后也去拜贺。窦氏是司仪局女官,平日无事,陪张皇后读书写字,下棋诗。所以窦氏不仅容貌众,而且举止娴雅,温柔大方,而不媚。”

吴汝义站起来说:“陛下关怀将士,实为千古圣君。但陛下是万民之主,既然亲自召见了费人,颇合圣意,不妨先纳费氏为妃,然后择期向有功将校们分赏女。”

李自成问:“献策有何主张?”

金星看来李自成责备吴汝义的话并非真心,赶快说:“皇上先想到向有功将校分赐女的事,自然是明君用心,古今少有。然而以臣看来,分赐女只是几天以内的事,可由军帅府与首总将军各派数名官员,共同办理。至于皇上挑选妃嫔,不妨光办。宜将军所请,敬望圣上俯允。”

“说到选的事,孤倒有一番想法。虽然孤已经年近四十,膝下尚无一,为我大顺朝臣民关心,但孤想得更多的是如何将女分赏有功将校这件事得妥当。献策,你以为如何?”

李自成望着刘宗问:“捷轩以为如何?”

宋献策说:“直将军之言甚是。本月二十八日是一个利于婚的好日。如荷陛下钦准,臣拟于即日起命军师府的官员们开列应赏给女的将校名册,并从中调阅适宜婚嫁的女名册,火速准备就绪,二十八日到二十九日完成分赏女之事。紫禁城中及西苑各院众多,看守门,小心火烛,每日洒扫诸事,不可无人。臣意暂时以两千女分赏将校,不知陛下以为如何?”

李自成笑一笑,说:“今日的御前会议要商讨的最迫的是军国大事,其余诸事不必在此多议。因为向众将校赏赐女的事归军师府分,献策留下,林泉和宜都曾负清之任,查阅过各女,也留下,其余文武大臣可以,各回自己的衙门办事。”

宋献策又说:“皇上选妃,理应在本月二十八日之前。紫禁城中为貌女荟萃之地,可充妃嫔之选的决不止费珍娥一人,听副军师说,慈庆中就有一位姓窦的女,德容兼备,冠于群芳,堪膺陛下后之选。请陛下今日于万几之暇,召她前来,亲目一看,然后于窦氏与费氏中挑选一位。”

群臣从御前叩退以后,李自成跟着起,带着宋献策等往西阁去。那里摆的椅很少,适合几个人行密谈。李自成在龙椅上坐下以后,屏退女,不许有人在窗外侍候,然后他慢慢说

李自成连连,但又说:“自古帝王创业,虽然都是上膺天命,下顺民心,但也要百战才有天下。得了天下之后,还要消灭反侧,战胜外敌,开疆拓上。帝王百战经营,是为的收拾江山。将士们浴血苦战,是为的建立功勋,得到女玉帛与封侯之赏。古今一理,没有例外。我大顺依赖将士之力,破了北京,灭了明朝,创建国家,所以孤总在想着有功的将校们不惟应该酬以侯、伯之赏,也要予以女玉帛之惠。不然如何能鼓舞军心?分赏女的事,在长安已经决定,将士咸知,所以孤以为分赏女之事理应速办,纳妃之事不妨略缓。”

“林泉,你看窦氏如何?”

金星起:“臣已作了安排,请陛下明日上午在武英殿接见京师父老,稍申吊民伐罪,垂询民间疾苦之意。今日晚上,请陛下召见唐通,将陛下期待吴三桂来降之心,面谕唐通,嘱其务必偕吴三桂前来,为新朝建功立业,永保富贵。”

“她叫什

宋献策说:“臣以为陛下选妃与陛下将女分赏有功将校,两件事可以并行,而陛下选妃这件事不妨先行。以女分赏将校,因为人数众多,须要作好准备,方能办得妥贴,皆大喜,共沾皇恩。至于陛下选妃,只是一人之事,不用拖延。皇后焚香许愿,但望陛下有一妃早生太,臣民也同此殷殷期望。”

宜,你有何事要奏?”

宋献策欠言:“皇后为陛下膝下无心,此事臣亦知。”

“请先生们坐下说话。”

吴汝义接下去说:“昨日见到长平公主边的伴读女,姓费名珍娥,容貌甚,又通文墨。臣今日得知,昨晚陛下在寝室召见了费人,圣心亦觉合意。既然如此,臣斗胆请求陛下,择日将费氏选为妃嫔,以皇后盼之心。”

吴汝义站起来躬:“臣在长安时候,来奉皇后面谕,说陛下年将四十,尚无太。来到北京之后,务必为陛下挑选一位如意妃,早生龙。皇后的这件心事,关乎皇统继承,在我朝是件大事,她不仅对臣两次面谕,也叫红娘转告林泉将军…”

刘宗说:“你是天,一国之主,你不先选妃,众将校谁敢领受皇上赏赐的女?吴汝义说的那个女,既然容貌很俊,又识文断字,皇上你就收在边吧。北京挑选一个人算什么?自古以来,哪个当皇帝的不有他娘的三六院七十二妃?难咱大顺朝的开国皇帝是吃清斋的?”

大家坐下以后,李自成想到了要将费珍娥纳为贵人的问题,但是话到边不好说,向丞相问

作此决定。往日不说,自从崇祯十三年以潜伏陕南和鄂西山中的不足一千人由浙川境奔河南,几年来到攻城破寨,用抄没贪官劣绅和富家大的银钱财充作军饷、政费,并用一分粮和财赈济饥民,这已经形成了大顺军中的一贯政策和习惯思路。如今虽然已经占领了数省之地,但生产并未恢复,到饥民载,纵然建立了新朝,但用费更大,筹款方面仍然不能不遵循旧规,所以北京向明臣大张旗鼓地拷掠追赃,势在必行,无人能够谏阻。金星为开国宰相,心中何尝同意,但对此不敢多言。宋献策和李岩在西安时曾经谏阻过这一决策,但是不惟无效,反而惹李自成面不悦之,如今自然在御前会议上缄不言。李自成听了大家颂扬的话,到颂扬他“德比尧舜,功过汤武”有过分,但心中还是舒服。他笑望着大家说: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