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的事,免得惹出不快。虽然唐通和张若麒也做了最坏打算,但这样的结果仍然使他们感到大为失望和吃惊。唐通问道:
“平西伯,你是不是得到了满洲兵即将南下的确实消息?”
“满洲方面,我一点消息没有。自从我从宁远撤兵入关之后,只派细作刺探北京消息,不再关心沈阳消息,所以满洲的动静,毫无所知。”
“你是否给李王写封回书?”
“既不向他称臣,又不对他讨伐,这书子就不写了。”
“给牛丞相写封书子如何?”
“他是你顺朝的丞相,我是大明朝的平西伯,邪正不同流,官贼无私交,这书子也不好写。”
张若麒感到无可奈何,要求说:“我们二人奉李王之命,也是牛丞相的嘱咐,携带重金和许多绸缎之物,前来犒军,你总得让我们带回去一纸收条吧?”
“好,我已命手下人准备好了,你们临动身时交给你们。”
唐通说:“既然你拒绝投降,我们今日下午就启程,星夜赶回北京,向李王复命。”
吴三桂说:“二位大人既有王命在身,弟不敢强留。因怕路上有人说你们是流贼的使者,把你们伤害,我已吩咐杨副将派一妥当小将,率领一百骑兵,拿着我的令旗,护送你们过永平以西。怕路上百姓饥荒,缺少食物,也给你们准备了足够的酒肉粮食和草料。”
唐通说:“你想得如此周到,可见虽然劝降不成,我们旧日的交情仍在。”
吴三桂又说:“本来今日应该为你们设盛宴饯行,不过一则为避免传到北京城对你们不利,二则为着还有些私话要谈,就在这书房中设便宴送行。因为贱内陈夫人也要出来为你们斟酒,就算是家宴吧。”
这时杨砷进来了,在一把椅子上坐下。
吴三桂问道:“子玉,都安排好了么?”
“都准备妥啦,开始吃酒么?”
“上菜吧,下午他们还要启程呢。”
杨-向门外侍立的仆人一声吩咐,马上进来两个奴仆,将外间的八仙桌和椅子摆好。又过片刻,菜肴和热酒也端上来了。今日中午的小规模家宴,主要的用意是便于清静话别,不在吃酒。菜肴不多,但很精美。
唐通喝了一大杯热酒以后,直爽地问道:“平西伯,不管我们来劝降的结果如何,那是公事;论私情,我们仍然是患难朋友。常言道,日久见人心。我是粗人,说话喜欢直言无隐。你虽然号称有精兵,可是据我估计,你顶多不过三万精兵,对不对?”
吴三桂笑而不答。
唐通又问:“你既只有三万人马,敢凭着山海卫弹丸孤城,内缺粮草,外无援兵,必是确知满洲人快要南下,你才敢与李王对抗,你说我猜的对么?”
吴三桂心中一惊,暗说:“唐通也不简单!”他正要拿话敷衍,忽听院于里环佩叮咚,知道是陈夫人斟酒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