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十四章(2/7)

李岩的心情很沉重,说:“如果皇上问我,我只能剖析目前危局。倘若是满洲兵南下,当然我们要号召河南父老兄弟,与敌周旋到底,决不允许胡人占领中原。如其不胜,我们兄弟战死沙场,义无反顾。倘若是史可法率领江北四镇人来到河南,我们就想办法劝说史可法共同对付胡人。倘若史可法不肯听从我们的劝告,我们将驻兵豫西,东守虎牢关,北守孟津,使南方人不能西来,胡人不能过黄河以南。稍微等待时日,胡人与南方的人必将在河南山东一带互相火拼,到那时我们见机而行,方是上策。如果贸然打仗,或者在豫东、豫中与敌周旋,都必然要败。因为我们刚到河南,兵力不足,民心未附,尚未站稳脚步,决不能既同南方打仗,又同胡人打仗,那样将是自取灭亡。这是我的真正想法。这想法是不是符合实际,要到河南之后才能知。我只能这样说我的实话,绝不敢有丝毫欺君之意。你们说这样回答皇上的问话,行么?”

“这奏本上不必详言,只说我回河南以后,看了河南的真实情形,再迅速条陈方略,以释陛下之忧。”

李侔也说:“是啊,皇上是英明之主,虎不得。”

李岩说:“你们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我担心的不仅是河南、山西会失去;我还担心胡人派一支兵,绕外,从榆林外南下,长城,使榆林失去险要。到那时大顺顾此不能顾彼,顾南不能顾北,几面作战,如何是好?所以,巩固山西,确保河南,方能扭转这个困难局面。如果胡人只有一路从外向南兵,那就容易对付。”

“这个刘政,怎么离开五台山往北京卧佛寺去了?”

李侔没有想到敌人可能从兵,听了李岩的话,心中猛然一惊。红娘到局势可怕。李侔叹气说:

上倘若当面问起来,你如何答复?看起来这题目是非不可的。”

李岩也知这个题目躲不过去,但是他又不愿随便敷衍几句,那样就是对皇上不忠,不是为臣之了。可这题目又确非三言两语所能说清。他想了片刻,抬起来说:

红娘大惊,严厉地责备说:“杰,你想死了?”

李俊半天没有说话,忽然愤愤地言说:“回到河南,我们…”

李俊愤愤地说:“皇上不听谏阻,一定要东征山海关,才吃了这个败仗。在北京也不听劝谏,了许多失去人心的事。难‘十八,主神’的话,不是指我大哥说的么?”

到了六月下旬,袁宗第的人已经有一山西,而刘芳亮已经将忻州、定襄等的叛平定了,杀了很多人,重新设置了地方官吏。但他走了以后,晋北的局势更加吃了。刘芳亮回到平,见了李自成,禀报了晋北各州县的情况以后,又禀报了刘政已经离开五台山、无寻觅的事。李自成问

李岩也瞪了李俊一:“杰,此举国上下震惊危疑之际,一句话就可以遭灭族之祸,万万不得胡言!”

刘芳亮回答说:“只是有人这么说罢了。看情况他不会前往北京。他对满洲人痛恨骨,避之不及,岂肯自投罗网?可是他确实往东去了,有人看

“哥,你料的事情比我远得多,看起来我们回河南去,只能尽人事以听天命。”

李侔没有注意他说话,接着说:“国亡与不亡,我们总要想法将死棋化为活棋。”

“据我看来,如今不仅河南局面很危险,山西也是同样危险。倘若大顺失去山西,又失去河南,关中是没法守的。关中偏在西边,粮炯来源困难,如今正是饿死人的荒年,加上兵源又枯竭,岂能对抗胡人?纵然能抗拒一时,日久了,如何能够抗拒?”

红娘又说:“你把你准备当面回答的话,同我们讲一讲,我们听一听,觉得在理,你就当面去说。倘若不在理,你千万不要,以免引起皇上疑心。自古伴君如伴虎,何况是这样人心多疑的时候!须知一言,驷难追,那时后悔就迟了。”

李自成因见大局愈来愈坏,决定退过黄河以西,驻在韩城。六政府已经先过河去了。他自己继续留在平,少数随驾文官也暂时没有走。他留在平是为了等候袁宗第的五万人和刘芳亮从晋北回来。

李俊低不敢再说。李岩嘱咐他暗中准备,三日后皇上圣旨下来,便要驰回河南,李俊唯唯答应。李岩兄弟连夜商量好,将奏本写,准备明天一早递去。红娘几乎彻夜未眠,是吉是凶,实在放不下心!

李侔也说:“万万不可想非非!”

李自成问:“难真会往北京卧佛寺去?他不是对满洲人十分仇恨吗?”

红娘说:“万一大顺国亡,我们只好同归于尽,生为大顺之臣,死为大顺之鬼,如今走一步说一步吧。”

红娘很不放心,说:“难皇上当面问起来,你也这么回答么?你只有当面说实话,皇上才会放心。”

刘芳亮说:“我也问过五台县令,说是自从胡人到北京的消息传到五台山中以后,刘政就带领一个边的仆人,还有一个和尚,一个士,一起离开了五台山。”

红娘和李侔都觉得李岩的意见很是,必须向皇上当面奏明这些想法。至于皇上会不会听从,大家谁也不敢逆料。作为忠臣,于国家危亡之际,也只能如此了。红娘说: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