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二十七章(2/7)

“圣上天纵英明,群臣何能及得万一。想圣上必然早已成竹在,何不明白说,一锤定音,免得大家云里雾里瞎说。”

于是群臣都跪伏地上,山呼万岁。

“妙哉!妙哉!皇上确实是天资超群,妙不可言!”他随即转向大家,宣布:“我朝顺天承运,开国四川,定鼎成都,国号大西,年号大顺,万世一统!”

国号、年号都定下之后,张献忠立即着手大兴土木,将蜀王改作皇。这个时候,李自成早已经在山海关惨败,仓皇退了北京。只是张献忠还没有得到这个消息,所以仍然把人川北的大顺队看成是对他的最大威胁。他在成都举行过登极大典之后,立刻命令下全力好三件大事:一是派兵收拾成都周围各地的明朝官吏。二是下诏征集各府、州、县士来成都,举行科举考试,网罗人才,凡读书人没有功名的都必须赴考,躲避不来的从严治罪;地方官督不力的也要治罪。三是派张能奇率人前往川北与大顺军的一支人作战,能消灭则消灭,消灭不了就把他们赶四川。

大顺军人川的将领是原明朝总兵官科。科率领人五千,于七月间占领保宁,八月间攻破顺庆,人绵州。张献忠的养张能奇于九月上旬在绵州的桃园同战,结果打了败仗。张献忠认为事态严重,便亲自率领两万人去同科作战。科人少二被张献忠打败,率领残一千多人退剑阁,奔回汉中。同科作战之后,张献忠才得到李自成在山海关惨败,已退北京,又退山西,满洲人已到了北京的消息。他想着李自成走到了这一步,已经没有力量再同他争夺四川,心里不觉暗暗兴。

可是群臣仍觉莫名其妙。右丞相严锡命小声向王兆龄问

“我是要赶快到成都建国的,什么也没有占据成都要!如今李自成已经占据整个陕西、河南、山西和半个湖广,把西安作了京城。听说他在三月间已经攻破了北京,在北京称帝了,还派遣一支人到了广元一带,要占领四川。咱老已经晚了一步,再晚,连成都也会给李自成拿走啦。如今不宜分兵,须要全师北,夺取成都。在成都建国之后,杀败了李自成到广元一带的人,再重新派兵南下占领重庆。咱老心里这些,你们哪一个数得清楚?你们都不从大睛里只看见重庆!”

大家一时莫名其妙,膛目结,互相观望,又都向丞相望去。王兆龄不觉拍手,对张献忠说

“臣等愚昧,请圣上明谕!”

于是没有人敢再说话。张献忠便于七月里率全军离开重庆,分三路北,于八月上旬攻破成都,八月十五日在成都称帝,建国大西。他的乡土观念比李自成还要严重,总不忘他是陕西人,总忘不下一个“西”字。刚起义不久,他就将自己的队称为“西营”自称为“西营八大王”后来兵力大了,就将他的老营称为西府,后来又自称西王,都是表示不忘陕西的意思。如今在成都正式建国,他就将国号定为大西了。

张献忠望着文臣们说:“你们这班喝惯了墨的人,前有现成的年号不留心,偏偏要在书本儿上抠字!”

“李自成不是已经建国号大顺了么?”

王兆龄最能揣透张献忠的心思,他对大家解释说:“别看李自成占了西安,破了北京,可是他兴时不会多久,真正奉天承运的皇帝是我家万岁。万岁要举国臣民都明白这个理,不要把李自成看得有多了不起,所以把他的国号用作我们大西国的年号。这是何等怀,何等睿智!”

这个时候,整个川东、川南、川中以及四川西的许多州县都重新被明朝守将夺去,重庆也危在旦夕。张献忠边的文臣们都到情势急迫,认为张献忠不宜在外逗留太久,劝他速回成都。他说:

“要回成都?咱大西的人还没有打到陕西哩,你们就急着劝我回成都?急我个-!科这小一战就败,是因为他

张献忠说:“我的饱学的秀才先儿们,用‘大顺’作年号岂不很好?何用你们再挖空心思?”

大家一惊,摸不着脑。十几个胆较大的文臣赶快叩,齐声说:

国号有了,年号呢?文臣们见张献忠尚未作定夺,便纷纷挖空心思寻词觅字。结果起的名字一大堆,却都是将两个吉利的字合在一起,或预示国家盛,或歌颂文治武功。由于中国久远,朝代太多,除正统朝代之外,还有偏统,如五胡十六国和五代十国等,年号太多,很难记清。群臣们想的年号,难免不与前代年号犯了重复。张献忠将一只睛睁大,一只睛微微闭起,着嘲讽的神气望着他的群臣。群臣一见他这副神情,个个低下去,敛气屏息。左丞相王兆龄赶跪下奏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