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计算机系统的性能取决于多个方面,但人们在确立衡量标准的时候,则试图尽量地简单化。
比如个人电脑,最耳熟能详的指标是pu的主频——多少hz,而超级计算机的指标则是flating-pintperatinperend——每秒浮点运算次数,即flp。
毕竟超级计算机不是人人都能接触到的,就算在flp这个单位前是一个多么大的天文数字,也属于一个模糊的概念,不如普及型产品——个人电脑的主频来的感性和清晰。
不过,现在个人电脑所使用的pu,比如市场常见的主流产品:6000、intel06、600、6502、intel00、z0等,都没有内置浮点运算单元,要想进行小数点计算,要靠软件来模拟。
显而易见,拿现在的个人电脑谈论每秒浮点运算次数的指标,没有意义。
现阶段,pu厂商对浮点运算的支持,是通过协处理器的形式来实现的。比如英特尔为自家的intel06,推出了配套的intel0数学协处理器。
原本时空里,英特尔是从intel046开始,在pu内部集成浮点运算功能的。
但和同一时期的超级计算机比起来,其浮点运算性能的表现,还不足以惹起人们的注意。
直到进入21世纪,个人电脑所使用的pu主频迈入g时代,引入了ri等领域的高端技术,才羞羞答答地开始展示起来这个指标。
比如主频为3。6ghz的intelpentiu4ht,达到了gflp,即每秒浮点运算次数为0亿。
而2013年智能手机处理器的性能,也迈过了gflp的门槛。
这一时期的个人电脑,各个方面的技术日渐成熟,其性能堪比15年前的超级计算机。
中国超级计算机的历史,应该从193年的银河一号算起,运算速度为每秒一亿次,即100flp。
之后便停滞不前,直到1994年才推出银河二号,运算速度为每秒十亿次,即刚刚达到gflp的高度。
这个发展速度,远远地落后于同时期的世界水平,苏联在194年达到了2。4gflp,美国在199年达到了1。33tflp即133gflp。
191年,也就是今年,世界上最先进的超级计算机,运算能力达到了400flp。
而唐焕为新加坡研发的星展一号,运算能力达到了20flp,稍稍超过美国196年ray-1的250flp的水平。
ray-1的pu运行频率达到了0hz,星展一号则是采用了16颗易鹏/hlder-,以及配套的协处理器,
不计算所搭载的水冷散热系统,它的整体功耗接近200千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