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说秦始皇在洞庭湖有惊无险,总算平安而归,这事理当结束。但那秦始皇觉得自己横扫天下、成为人主,威加四海、至高无上,他岂能在一个水鬼面前低头?更何况那枚象征无上皇权的传国欲玺,竟然被以前手下的一个术士所得?
所以秦始皇上岸回宫以后,决定以后绝对不会再坐船下水,看他一个水中之物又能奈他何;而且传那徐方见驾,令他无论如何,也要诛杀卞楚鬼魂,并且要他夺回传国欲玺。
徐方感念卞和手下留情,本不愿与其为敌,无奈秦始皇上岸回宫,秋后算帐、一意孤行,决心要讨回欲玺,诛灭卞楚之灵,以出心中恶气。
皇命难违,徐方深感骑虎难下,非常后悔自己当初没有功成身退、四海逍遥;如今一边是手足道友,一边是无上皇权,徐方知道自己稍有不慎,就会落个车裂腰斩,甚至于祸及九族、殃及子孙——多少功臣名将,因为一时之失,最后在秦始皇手下落得那个下场啊!
但那徐方,毕竟并非庸俗之人。他接旨以后,分析利害、苦苦思索,知道自己无论如何不能抗旨不遵;不过,皇命是死的,方法是活的,只要他能取得传国欲玺,即可复命——至于那卞楚之灵,秦始皇自然无法知道他是死是活。
于是,徐方上书秦始皇,表示他一定会将传国欲玺找回来,并且诛灭卞楚之灵。但是因为那卞楚法术高深莫测,所以需要较长的时间,故而求皇帝在时间方面,进行宽限。
秦始皇也明白,那卞楚隐匿在浩浩dangdang的洞庭湖中,而且能够兴风作狼,自是不可等闲视之;如今徐方受命追回欲玺、诛灭卞楚,已是难得,故而答应下来——况且当时除了徐方之外,再也找不到更为出色的方士奇人了!
那徐方领命出宫以后,带领众道友弟子等人,直奔洞庭湖。在那洞庭湖畔设坛作法,请那往日故友卞楚前来一叙。
因为徐方知道自己法术虽高,但在洞中绝对不是卞楚的对手,一旦谈僵,万一和那卞楚反目,自己就会十分被动。
三柱香毕,那卞楚之灵果然如约前来。虽然曾为道友故交,此次相见却已阴阳两隔,此番相见、不胜嘘唏。
那卞楚说,自己生前的夙愿就是得到祖上的和氏欲璧,告慰先灵,因为那宝欲已辗转各国,易主无数,最后归于西秦,为秦王赢政所得。
他卞楚那时虽然可以利用巫术取回,却不愿无故硬抢,所以才投身于秦,愿以自己之才,帮助秦王赢政实现灭六国、平四海的雄心夙愿,一方面解决各方征战不休、万民倒悬之苦,一方面作为补偿,向他讨回和氏欲璧。
后来天下归秦、四海一统,那秦王赢政却不知足,而且想要捉拿于他,将他逼得无处容身,愤恨之下,回到楚地故土,投入了洞庭湖中。
幸运的是,他卞楚生前修炼多年、深明术数,故而投湖之后灵魂不散、巫术仍在。后来他仗着高深法术,收伏众多溺亡水鬼以及有些道行的水族之类,在洞庭湖里成了气候。
前次恰好那秦王赢政自投罗网,真是天赐良机。本想取他性命、以雪前仇,无奈有道友在侧替他求情,最后留下欲玺,放他一条生路
徐方听那卞和如此一说,就知道他轻易不会归还欲玺。最后实在无奈,只得硬着头皮说明了来意,想要向他讨回那颗欲玺。
卞楚听他如此一说,立即沉下脸来,说是看在故交一场的份上,所以上次那么好的机会都没有向秦王赢政报仇,完全是看在道友的面子上放他一条生路,没想到,秦始皇那厮如此好了伤疤忘了疼,竟然不知好歹、得寸进尺!
最后,卞楚让徐方回去告诉他,欲玺之事再也休想,下次如有见面之日,一定让他尸骨不全、魂归水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