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新(短)域名:xiguashuwu.com
第三十二章:老成县令
苏县令考校徐谦,多半就是存着让徐谦知难而退的心思,这一点,徐谦心里明白,因此也坦然dao:“请大人chu题。”
苏县令沉yin片刻,抚案dao:“老吾老以,于掌。”
苏县令耍了个huatou,用的是截题的方法,就是从四书之中随意寻一些断句,前言不搭后语,这zhong题目,最是考验学生对四书五经的理解,就算是对四书五经倒背如liu,只怕也未必能从洋洋数十万言中寻chu这小半截的言语chu来。
苏县令将这题目daochu来的时候,心里未免有些后悔了,对一个童生都不算的少年chu一个如此复杂的题目,未免过份了一些。不过题目已经chu了,他的脸se也没有显山lou水,索xing给这小子一点教训,让他安安分分地回去读书。
徐谦沉yin片刻,才dao:“这是孟子梁惠王中的话,全文是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
苏县令一时呆住,他虽是进士chushen,可是像徐谦这个年纪的时候也只是堪堪能背熟四书而已,这姓徐的小子莫非是神童,竟真有几分本事?他哪里知dao,当年他读书的时候,长辈们给他guan输的是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想要chu人tou地,唯有读书,所以他虽然刻苦,可是未必把所有的shen心都投入进去。而从前那个徐谦不一样,这书呆子全然没有功利心,就是爱读书,少年时本就是神智最聪慧的时候,一个拿chu自己的兴趣爱好和shen心一起去关注某件事,熟读四书五经当然不在话下。
而现在这个徐谦占的就是这个便宜,zuo八gu,他或许还尚缺火候,还需要名师的指点,可是单论基础,就不是其他人可以比拟的了。
苏县令看着徐谦,神情恍惚了一下,似乎还不相信,随即又dao:“想来四书五经,你已熟读了,那么本县再问你,朱夫子《集注》又是什么?”
四书之中每一句话,都有朱子的批注,这便是四书的权威解释,比如后世各zhong版本的某某《论语》一样,大家都用自己的心思去理解《论语》,而在这时代,官方认可的《论语》只有一家,所以说明朝的读书人,大多数都是想朱子之所想,言朱子之所言。
而朱夫子的《集注》,也是八gu考试的重中之重,单单能背熟四书五经还不算,你还得理解它的意思,朱夫子他老人家怕大家揣mo圣人们的言论太辛苦,因此tingshen而chu,大包大揽,把这些苦力活全bu揽在了自己shen上。
徐谦毫不犹豫地答dao:“老,以老事之也,吾老,谓之我父兄,幼,以幼畜之也,吾幼,谓我之子弟,人之幼,谓人之子弟,运于掌,言易也。”
苏县令忍不住连连点tou,连dao:“不错,不错。”
以徐谦的年纪,既能背熟四书五经,又能随口daochu对应的朱子集注,这在苏县令看来已经算是神童了,此时苏县令不禁重新审视打量徐谦,若说从前的徐谦无非是个披着忠良之后耍无赖的臭小子,可是现在苏县令似乎已经能看chu这小子的潜力了,他心里不禁想:“都说苏杭才子神童众多,本县尚且不信,今日连个贱吏chushen的少年竟也如此博学,真是大开yan界。”
一个念tou的功夫,苏县令便生chu了爱才之心,颌首点toudao:“不错,你能有这见识,已是大chu本县预料之外。以你的资质,想必明年二月的县试、府试应当不难。”说罢又dao:“你虽是忠良之后,可是chushen贫寒,切不可因为有些小智而沾沾自喜。”
徐谦的表现大大激发了苏县令的爱才之心,因此才会如此温言地嘱咐几句,换zuo是方才,他才懒得搭理。
徐谦心里顿时生chu了希望,忙dao:“大人教诲,学生定当铭记在心,学生有个不情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