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二百四十八章:逆转(2/2)

在他们看来,商贾自是逐利贪婪,想从商贾手里抠钱来,真比登天还难,每到灾年,商贾们不去哄抬价、囤货居奇就算不错,今个儿怎么太打西边来,居然一个个跑去赈济,还如此积极?

嘉靖先是一愣,随即便是心下狂喜。

现在徐谦将这簿来,所有人都惊得话都说不来,一个个目瞪呆地看着徐谦,接着有些人看向了汪峰,神之中了对汪峰的同情。

题,若有人肯为朝廷分忧,悬乎济世,这些人是否可称之为报效国家?”

假若证明这些商贾报效国家,那么自然也就可以证明如意坊于国有益,而汪峰抨击如意坊,言辞激烈,说他带着图谋和居心也不算是栽赃陷害,这也是汪峰震惊的原因。

徐谦冷笑,声音变得昂起来,:“既然如此,那么你中所说的下贱商贾偏偏带着大量财货、粮前去河南,这些人算不算报效国家?”

汪峰犹豫了一下,勉:“这是自然。”

其实他们哪里知,真正的问题就在如意坊颁布的那个商会的举措上,其中所谓的优惠积分,可以通过善事来积攒,若只是单纯上贡,想要获得一积分的价值往往抵得上善事赈灾的三五倍,在这情况之下,那些于百、总旗、小旗份的商贾立即意识到,许多事宜早不宜迟,而下正好河南大灾,恰好给了他们一个绝佳的机会,就如饥渴了不知多年的汉,突然遇到了天上掉下林妹妹的好事,有人捺不住,第一个了手,接着就有第二个、第三个,许多人趁着这个机会,索一次多积攒一些积分,甚至有人直接上万两银来购买所需资,随即送往河南去。

更何况徐谦的这个账簿猛地给了嘉靖一个启迪,这个启迪就是,只要如意坊还在,将来再有灾情,怕也再不会困扰朝廷,再也不会让朝廷几个月都不安生。

商贾们其实未必是理智的动,一旦有人起了,其余人就和打抢一样,于是乎,无数的资通过各办法一起往河南涌去。

这就像一个人对某件重要的事束手无策,苦苦折腾了几个月之后,突然有人轻描淡写的告诉他,问题已经不再了,已经消失了,这个问题再也不会烦扰你,这心情可想而知。

这番话犹如晴天霹雳,轰得一下将汪峰的脑炸得嗡嗡作响,汪峰难以置信,满是狐疑地:“你胡说八,你有什么证据?”

这一下,所有人都惊呆了,那些等着看好戏的官员一个个面如土,震惊无比,其中有不少对于数字都是很的人,他们清楚地记得,这一次河南大灾,朝廷赈济的粮也不过是十三万担而已,可是如意坊倒是好,居然一下了二十七万担,足足是朝廷的一倍之多,更骇人听闻的是,这些商贾居然还肯修葺学堂,修缮河堤,如此之多的资,想想都觉得惊人。

徐谦叹气,随即从袖中一簿,拿在手里扬了扬,:“这个簿里登记的都是商贾们带着粮、财货前去河南的账目,其中赈济的粮有二十七万担,草药七百余斤,布匹三千九百匹,银钱四十九万六千两。除了赈济河南灾民,还有商贾已许诺重建,将新建学堂三十七,修葺石桥、一百一十三个,修缮河堤十二,除此之外还有路、引等等,不计其数。这些商贾早在半月之前就已在如意坊登记,会由如意坊派专门人员检验他们的赈灾资,赈济之到了河南之后也会受如意坊专门人员督促,虽然可能会有一些错漏,也可能会有一些失当之,不过想来大的纰漏应当不会发生,现在这些资想来已经运抵了河南,诸位若是不信,等河南官府的奏报就是。”

来朝廷早就应该发现异常的,可是偏偏他们大多数时候对商贾都是不屑于顾,再加上许多人猜测这些人想来是运了货去河南囤货居奇,价发卖,像这样的事倒也是常见,因此关注的人委实不多。

其实最是震惊的是嘉靖,嘉靖原只是抱着几分忐忑的心情听审,审到后来有变味,他不由有些恼怒,显然对于几个主审很是不满,结果徐谦拿了簿,突然告诉他,河南的大灾怕是已经轻易解决,闹得朝廷几个月都不安生的问题已经无影无踪。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