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段四天命(2/2)

张问坐在御案后面,看着成堆的奏章心:这么下去,别说万岁,这皇帝当不了十年就累死了。

张问觉得嘉靖的法比朱元璋好多了,辛辛苦苦终于了皇帝,有许多人间乐趣没有验,成天耗在理奏章上面,岂不是对不起了一回皇帝的大好机会?

爵位是已经商量好的,现在用诏书的形式颁布天下,赐予铁劵,众位功臣的地位便合法了,虽然之前大伙对爵位争执不休多少有些不满,但现在那些情绪已经消失得净净,听到诏书里确定了自己的爵位,那是多么值得兴的事啊。在场的所有人或多或少都得到了一定的好,那些封侯封爵的人,一想到自家一跃成为了天下的权贵阶层而且用法律的形式定了下来,心下就有说不兴。

翼地跑到诏案旁边,拿起一份诏书,走到宝座下侧,朗声:“奉天承运,皇帝制曰:…父母为天下至,定号为乾,普天莫非乾土,率土之宾,莫非乾臣,改元开元,量德定次,论功封爵…”

乾脸上看不什么表情来,只是恭恭敬敬地说:“遵旨。”

说罢张问便站了起来,放心地给王乾去,刚开始这一天两天,王乾肯定没胆样。

时间长了这当然不行,现在内阁几乎名存实亡,只有顾秉镰一个人在里面混官俸,奏章都是直接送里,基本没有内阁什么事儿…要是就这么把政务给太监,那可比明朝的制度还要危险。

乾这段时间倒是很闲,东厂也给解散了,以前东厂的权力被玄衣卫取代;司礼监也没什么事,奏章都送到张问这里来他亲自批阅。

如果皇帝的力够好,不要宰相也不要阁臣,凡事亲自朱批,这样的话皇权最大,大权集于一,朱元璋废除宰相制度之后就这状况。可是后来的皇帝就没那力了,只好加内阁的权力,形成了内阁制度,实际上明朝中后期的内阁比宰相权力还要大。皇权与相权的冲突,从来没有间歇过。

乾本来站在那里一动不动,好像在神,但张问一说话,他立刻就躬:“婢侍候皇爷就是最大的差事。”

李芳听罢顿时一喜,他正后悔以前跟错了主。现在张嫣都不过问事儿,李芳也就只好夹着尾人,时常看王乾的脸,如今有机会给张问办事,他当然兴极了…既然皇帝下旨委托他安排寝,那以后他就可以借机到养心殿服侍,机会不就来了?

张问:“朕得给你找…今天这些折,你替朕批红,有特别重要的再挑来。”

不料才了一个月,他就有受不了这劳累的日了,每天要理的奏章竟然有好几百份!就算一直不睡觉起来都够呛。天下大权集中于皇帝,要事事躬亲的话,比以前阁臣还要累,内阁起码还有人分担。



他不动声地看了一站在旁边的王乾,心:让司礼监代笔批红倒是个好法,但不能让王乾一个人,得个人牵制着。内阁也要增补人员…须得有平衡才是,不然我这皇帝能坐稳么?

他一边想,一边从阁里来,刚到天桥,正遇到太监李芳,李芳急忙跪倒请安,张问:“对了,正想叫人办件事,朕想搬到养心殿去住,你去安排一下。”

宣诏之后,又有有司官员唱颂词,一礼仪步骤下来,已经到中午了。人们早就算好了时间,正好赐宴在中吃午饭,摆上桌案,除了皇帝和皇后,其他人都席地而坐,上菜吃饭,音乐响起,教坊司派女在中间表演舞,整个一歌舞升平的景象。

张问放下朱笔,伸了个懒腰,用不经意的吻说:“王乾,最近你倒是得闲了啊。”

封赏之后,又宣布大赦天下,只要不是罪大恶极的人,都无罪释放,新的皇朝想让尽量多的人对自己产生好。最后宣布朝廷将轻徭薄赋与民生息云云,这些都是值得肯定的政策,可以慢慢地巩固政权。

嘉靖帝设法形成了内阁首辅制,通过控制内阁控制朝政,然后他大量的时间修玩女人,皇位照样坐得很稳。

登基之后的一个月,张问十分勤政,又是祭天又是天天上朝。他住在乾清里,每天天没亮就去皇极门“御门听政”然后回到乾清西阁批阅奏章…以前他就过内阁大臣的工作,理奏章还是很有经验,当然主要还是享受上朝时那在上被人拜的觉。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