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三十二章慨叹太史祠(2/2)

不羞,不羞,不知不为过嘛,你又不是故意提这问题的。

唉,司迁接受刑真是奇耻大辱。我要是个男人,宁肯死去,也不接受刑。

莲说:是呀!汉武帝对司迁动用了酷刑,今天人民建庙塑像供奉司迁,怎么没人建庙供奉汉武帝呢?这正是:太史祠庙今犹在,不见当年汉武皇。

难说,难说!众人叹着,议论着,一个伟大人的诞生,一伟大著作的诞生,既有个人奋斗的足迹,也有社会历史发展演变的影响,司迁之所以成为司迁,《史记》之所以成为《史记》,其中的曲曲折折,苦苦甜甜,恩恩怨怨,荣荣辱辱,真是难以备述啊!

天杰连忙摆了摆手,四周看了看,正好没有外人:小声,可不敢说!像我们这样,还不是承受了君王的恩惠,才能自由自在地东游西逛?

芳莲说:我们在说,司迁真伟大,忍辱负重,不计个人得失,写了《史记》这样的伟大著作,传后世。

莲说:谁稀罕这呀。我们两家都是大人家,皇上已经给我们牵上姻缘,我们回家去好好地过日就行了。

莲也避开了刑的话题:我们在说,司迁只不过说了一句真话,就遭受了这样的奇耻大辱,蒙受了这样的不白之冤,真是伴君如伴虎啊!

莲把嘴一撇:好不害羞,你此话怎讲?

莲的脸一下红到了耳,羞死人啦!我怎么向天雄哥、天杰哥提这样的问题呢?

,我明白了,谢谢

天杰说:这不是明摆着的事情,一人犯法,株连九族,当司迁犯事的时候,家乡姓司的人早就改了姓氏。

天雄说:话也不能这么说,汉武帝还是一个有雄才大略的皇帝,他的功劳也是不能抹杀的。汉武帝自然有茂陵作为永久的纪念,何劳老百姓再来修祠庙呢?再说汉武帝虽然一时发怒对司迁动了酷刑,可是他在改元大赦以后,仍然任命司了中书令,这就使司迁有机会实现写完《史记》的宏伟志向。

莲叹息:唉,这样说来,司迁完成《史记》,还有汉武帝的一份功劳啊!

刑就是割去男人下的那个东西,就像太监一样。

莲满面绯红,低无言,众人都会心地笑了…过了一会,莲又说话了:可是,有一我还是想不通。昨天晚上,听客舍的人讲,如今司迁的家乡,没有一家姓司的,倒是有不少姓同的、姓冯的,这是为什么呀?

你说皇上给我们牵上了姻缘,这不是指的我和你、大哥和大吗?这都是明摆着的事情。

莲忧心忡忡:这样说来,司迁没有后代了?

莲把脸一红:,誰说和天杰回家啦?天杰哥,你说公话,我刚才提你名字没有?

他们继续向上攀登,在大殿里参拜了司迁像。朴实的老百姓,总是崇敬忠心耿耿为人民伟大贡献的人,在他死了以后,便把他推封为神,永远享受人间香火。他们攀上山,那里是司迁的坟墓,的松柏万古长青,正像司迁的神,司迁的贡献一样,永存人间。望着源源不断涌上山来的人群,望着远方天际不舍昼夜奔向大海的黄河,想往着800多年前的司迁,他们唏嘘不已,慨万千。天雄说:你们妹谈得很火,在说什么呀?

天杰笑嘻嘻的:我证明,莲没有提我的名字,可是,我听来听去,就和提我的名字一样。

天雄说:后代自然有的,不过不姓司罢了。对于一个伟大的人来说,他需要传于后世的不仅仅是他的后代,更重要的是他的神,他的著作。今天,有这么多人来敬奉他,纪念他,那就足够了,太史公长眠地下,也当瞑目了。司迁在《报任安书》中坦然地陈述自己的志向:“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用之所趋异也。”他宁愿忍受屈辱接受刑,也不愿意不清不白地死去,他要留下自己有用之躯,完成重于泰山的任务啊。

芳莲严肃的:可是,司迁的伟大人格就在这里,父亲的遗愿还没有完成,他的历史著《史记》还没有完成,他对人民对后世还有一份不可推卸的历史责任,他知他的生命不仅仅是属于他个人的。他忍辱负重,接受了刑,保全了这有用之,发奋著书,终于在他的有生之年,完成了52万字的《史记》,记录了上自黄帝,下至汉武帝,三千年间的中国历史。哎,这样的贡献可算伟大了吧!

芳莲笑不可仰:妹妹,你总是惦记着和天杰回家过好日,皇上代的任务不了吗?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