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农果然知谢妈妈的名字,他与谢妈妈是一个村里的,他也知
谢鹏飞烈士,而且知
谢鹏飞是在
队上救人牺牲的。当他听到黎杰是来看望谢妈妈的,老农就抢着为黎杰带路,黎杰怕累着他,让他指一下路就行了,但老农
决不肯,他说自己虽然老了,但
骨还很
朗,他平时都是
持在田地里劳作,现在带带路是没什么问题的,而且他还说给烈士的战友带路对他来说也是应该的。
谢妈妈就这么一直恍惚着,直到
老农一边走,一边给黎杰介绍谢排长家里的情况。
谢排长牺牲后,政府给了一笔抚恤金,谢妈妈用这笔钱还了早些年给谢爸爸治病所借的钱后,抚恤金就所剩无几了。因为家里生活压力太大,谢排长的妹妹就想辍学外打工以救济家里,谢妈妈
决不同意,她靠自己柔弱的肩膀挑起了整个家
的生活重担,咬
牙关赚钱供女儿上学并支撑起整个家
。村
里包括周围村里的乡亲们都是善良朴实的,他们看到谢家困难就想方设法帮助他们,每年谢家田地里的大活都是乡亲们自发帮忙完成的。
这里已经属于九华的地界,黎杰向一个在路边耕作的老农打听谢妈妈家的住,因为他以前听谢排长说过,他家就住在离
渡不远的地方,这一带的人应该知
他家的。
有引力,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说有两个字就够了,那就是“
觉”如果
觉好,那就是理想中的好城市,如果
觉不好,那座城市就是再繁华,经济再发达,他也不愿意久留的。
了火车站,黎杰并没有急着去汽车站。他想既然到了长沙,去湘潭也就很快了,所以他觉得反而不用那么匆忙了。他去黄兴路步行街以及解放西路、坡
街等地方转了一圈,自己找地方吃了顿不知是早餐还是中餐的饭,顺带着给谢妈妈买了些东西,才打车去了汽车南站。
看着老农持要带路,黎杰也就不好再推托。看在蹒跚地行走在前面的老农,黎杰的心里不禁想起了那次跟陈锋去阿满家的情景,他的心里很是
慨:看来不
是在天南还是在地北,中国的老百姓都是很纯朴的,也是很懂
理的,他们知
烈士都是为国家、为人民牺牲的,他们就认准一个理,烈士们都是好人,都是值得大家尊敬
的人,为他们
事是应该的,也是很荣幸的。
对于黎杰的突然来访,谢妈妈显然没有太多的思想准备。所以当黎杰站在她面前时,她就一直怔怔地盯着黎杰看了好久,里却一句话也说不
来。这个
的女
曾经历经了多少的苦难,丈夫病逝了,儿
牺牲了,她哭过,曾经悲痛
绝地哭过,但每次哭完之后,她都
泪,
忍着悲痛的心情,继续承担着维系这个家
的责任,这就是中国农民!这就是中国母亲!
现在,面对着黎杰这个既熟悉又陌生的“儿”谢妈妈心情是极其复杂的。从黎杰
上,她仿佛看到了自己儿
的影
,他们
上一样都充满着军人特有的气质,他们
上一样都充满了青
的活力。在母亲的心目中,儿
是永远不会死的,因为她会时刻把儿
的一举一动、一颦一笑、一言一语都记在心里。现在,看着
前的黎杰,她恍惚中觉得这就是自己的儿
,这就是自己一年来日夜牵挂、梦绕魂牵的儿
。
听了老农的介绍,黎杰的心里除了佩服谢妈妈意志的和母
的伟大之外,还佩服这些伟大的乡亲们,他有
惭愧自己以前对中国的农民了解甚少,光从一些所谓的文学作品和网络消息中就以偏概全地推断
中国农民是狭隘的和自私的。
黎杰在汽车站上了一辆开往湘潭的中车。长沙市区内早已禁止中
车运营,但在郊区,中
车因为运营方式灵活,可以随叫随停而且价格便宜,所以还是很有市场的。
中车上坐着的大
分是郊区的一些农民,黎杰凭着一张黑黑的脸、一
随随便便的休闲装混在他们中间,别人也很难辨别
他的
份。
谢排长家的情况和阿满家的情况非常的类似,他的父亲早就病逝了,家里只有母亲和一个正在读中的妹妹。谢排长牺牲前是家里的
梁
,他甚至还在读军校时就把有限的一
津贴寄给了家里作为家里的开销和妹妹的学费,工作后,他更是几乎把全
工资都
时寄回家里,自己只留下了很少的一
零用钱。所以谢鹏飞排长在这一带农村里是
碑很好的。
黎杰向中车司机问明了去湘潭九华的路,司机很
情很详细地回答了他。于是他就在一个叫暮云镇的地方下了车,再租
托车去了湘江边上的
渡,然后坐
渡到了湘江的对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