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七章山雨大汉帝国风云录来第十节(2/3)

李弘沉默不语。这事他不是没考虑过。现在军中将士之间因不同族不同地域不同而形成的各大小势力越来越多,他虽然通过不断地整军来消除这影响,但效果并不理想。他总是安自己,认为现这事情是因为组军时间太短,将士之间不太熟悉的缘故,但他心里清楚,这事情如果不理,会随着时间的延续越来越严重。

左彦叹了一气,说:“大人也知。”

左彦没有声。李弘笑:“俊义,我们在一起这么长时间了,我难还信不过你?你是不是担心他们都是李玮的同室弟,将来形成一势力?”

李弘笑着摇摇手,说:“仲渊,即使是并州刺史主掌,一样需要人手。并州一下增加百万人,没有官吏,如何理,你们还是尽早招募人手,以备燃眉之急。”

左彦看到李玮走大帐,立即担忧地说:“大人,这招募掾史列曹的事情大人应该上奏陛下,然后由陛下选派太学学士前来并州仕。”

李弘看看左彦,问:“你担心什么?”

现在步兵军以黄巾降兵和西凉边军为主,骑兵军以胡人为主。汉人对胡人天生的仇恨造成了士卒之间的。打仗的时候彼此之间就有互不支援的情况,不打仗了,斗殴的事就更多,他甚至听说军市里的营都不愿意接待胡人。一分汉族将领虽然统领胡骑,但将士之间有对立情绪,有的上官还借故殴打胡兵。

对左彦来说,黄巾军内斗争的教训太刻了,无论是张角还是张角,在这方面的力都远远大于打仗的时候。许多时候,各方陷于争斗的不是权力而是政见不一。现在李弘好像于同样的状况。招抚黄巾军

骑兵军里的胡人现在各族都有。鲜卑人、羌人、乌人、匈人,他们之间也有仇恨也有。步兵军里这情况更严重,西凉边军和冀州黄巾军士兵因为各小事,已经连续斗殴数次。虽然卫政和各将领都瞒着李弘私下理了,但郑信还是把这些事禀报了。李弘不愿意手这些事,他从士卒一步步到将军,这事见得太多,无非都是一些意气之争。他知要想避免这些事,仅靠军律惩戒是不行的,必须要想办法解决。但要解决士卒的问题,首先要解决各将领之间的矛盾。刺大人卫政之所以一直隐瞒不报,就是因为这些斗殴的背后其实都是各将领之间有冲突。

至于李玮等人恃才骄纵的问题,李弘也是最近才察觉。离开洛的时候,李弘依照李玮的要求,从太学带了一帮士。早期在冀州的时候,他还没有觉到李玮的号召力,只觉得李玮说话事很有魄力,他的一帮小兄弟喜围着他转,对他言听计从,但这次李弘明显觉到了李玮的影响力。李玮因为对李弘的提议信心不足,一直没有拿什么意见,直到李弘制下令,李玮等人才匆匆拿了一个方案。这事本来应该是以左彦为主,召集众人商议,但李玮等人因为左彦曾经是黄巾军的首领,一直排斥他。李玮违,其他人甚至包括从冀州来的宋文都跟在李玮后面工不力。左彦是个温和敦厚的人,他虽然知李玮和宋文等人看不起他,不愿意听他的,但他还是豁达地一笑了之,主动邀请他们到帐中议事。然而,从李弘这个角度发,他还是希望李弘能够意识到这个问题。

将领之间的冲突最早就源于卢龙匪军官和幽州军官。拳、胡他们和鲜于辅、鲜于银过去都是战场上的对手,后来因为鲜卑人侵才一起走到了李弘的帐下,其后又加了冀州军官。而冀州军官又分为官军和黄巾降将,这些人过去也是战场上的对手。等到了西凉,情况更显复杂,西凉有边军、郡国兵和羌兵将领。李弘每次在大帐召集各将领议事,看到他们照各自的小派系坐在一起,心里就不痛快。他几次命令他们照各曲就座,但到了下一次军议,这些人还是我行我素,把李弘的话当耳边风。李弘说了几次后,自觉无趣,不说了,随他们坐在一起亲去。

田的事由并州刺史主掌…”

这次到并州,李弘之所以不急于击败黄巾军北上幽州,其中就有这个原因。他要想办法理一下这个问题,否则,下一仗可能要打败。

现在将领之间已有矛盾,但他们都服李弘,打仗的时候,没有人不听李弘的,他们之间的目前还没有影响到李弘的权威,左彦担心的是李玮和宋文等人。如果李弘在自己不熟悉的政事方面需要他们谋划策的时候,这些人因为政见问题故意误导李弘的决策或者对抗李弘的命令,那问题就严重了。李弘在政事上的权威如果受到李玮等人的挑衅,可能会直接危急到他在兵事上的权威。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