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虞呢?刘虞可赶到信都城了?”
卢植说:“陛下,幽州军队正在河间国城一带
守,叛军尚未打到河间国腹地,但他们有可能直接南下,攻打安平国的信都城。”
他们认为张燕的主动受抚是有目的的。如果张燕提一系列的让朝廷无法接受的条件,招抚的事情就要一拖再拖。只要拖到十月,谷
成熟了,蚁贼就有粮
。那时假如张燕突然不愿受抚了,举兵再叛,事情就复杂了。而且,张燕即使受抚了,黄巾军即使屯田了,但贼就是贼,一旦不能满足他们的**,他们随时可能叛
,这是不是养虎为患啦?
所以凡反对招抚之议的大臣都认
李弘在奏章中说,目前黄巾军大帅张燕在黄巾军中人数最多,势力最大。如果能招抚,不但可以分裂黄巾军,给各地黄巾军以沉重的打击,而且还可以为朝廷节约
额军资。
大汉国几十年来,无论在西疆还是在中原,对叛者实行的都是剿杀之策。也只有前太尉张温跑到西凉后,实在无力平叛了才想
个招抚之策。当时李弘
为张温的下属,还到金城郡
了一回招抚使,但最后事实证明这办法没用,只能让叛
者更加嚣张,更加有恃无恐。
天一听,吁了一
气。
还有一个更重要的问题就是招抚黄巾军之事由谁主持?招抚黄巾军和安抚民其实是一件事,谁主持谁就要职掌并州军政,否则无法谈。大臣们当然不愿意让行镇北将军主掌并州军政,那李弘对大汉国而言就更危险了。但招抚黄巾军,必须要有李弘这样的悍将
后盾,否则,黄巾军也不会理睬朝廷的招抚。然而,现今李弘位列上卿,大汉国有几人能指挥?放
朝堂之上,有哪个三公九卿愿意去
这件千辛万苦吃力不讨好的事?
黄巾军受抚之后,其几十万军队可以简,然后让他们在并州实行军屯。一来可以安置黄巾军士兵,二来黄巾军士兵可以就近参加御边作战,三来可以给边军提供源源不断的兵源,四来可以解决边军的粮草自给问题。有了这些
有力的保障,将来大军不但可以收复北方四郡,还可以
击
外,远击胡虏,为陛下建下万世功业。
李弘建议陛下由北军调
分
兵北渡黄河,会合河内的郡国兵,共同平定黑山黄巾,以求暂时稳定京畿局势。
“明日朝议之后,不论三公九卿如何言论,尚书台立即下旨,速令招抚。”
太尉崔烈和司徒许相等一帮大臣反对得很激烈。
朝堂上,三公九卿突闻天要招抚黄巾蚁贼,果然大
,劝谏之声此起彼伏。
大人带着这样的铁骑战,非但没有战斗力,恐怕还会生
意外。尤其是麴义大人的南下之军,如果胡兵在河内叛
,则京师危矣。
天一听有
张,急忙追问
:“蚁贼打到河间国了?”天
在河间国置有大量的田产和豪宅,所以他非常担心。
安置太行山上的百万民垦地屯田,没有三到五年的时间,
本无法完成,但这三到五年里,朝廷至少需要支
上百亿的钱财予以扶持,朝廷哪来这笔钱?这钱比平叛所需多上数倍,远不如速速平叛。朝廷
费百亿钱财垦地屯田,但最后受益最大的是谁?是张燕和他的黄巾军。张燕在屯田成功之后,其实力雄厚羽翼丰满,假如再次举兵作
,谁去节制他?李弘避重就轻,只谈屯田的好
,却绝
不谈屯田的危害,显然是在欺君罔上。
“陛下,那并州的事…”
“刘大人正在信都城集结军队,目前冀州渤海郡、清河国的三千兵已经陆续赶到信都城,而青州校尉邹靖带着济南国、平原郡的五千兵
正在路上,这几天就可以到了。”
尚书台最早看到李弘的奏章,皇甫嵩和卢植又惊又喜,连夜觐见天。天
听完两人的解释之后,对其中的节约军资和建功立业非常
兴趣。现在大司农府没钱,军资全靠少府
钱贴补,所以节约军资其实也就是替天
省了钱。至于建下举世功业,那当然是天
最
兴的事了。他仔细看了两遍李弘的奏章,笑着问
:“诸卿不是说李弘是个蛮
吗,朕看他很有学识嘛?你们认为李弘此议如何?”
皇甫嵩说:“陛下,如今幽州已失,张举张纯的叛军正在大举攻冀州,当务之急是要把张燕的黄巾军拖在并州,以防他们携手祸
中原。另外,如果此时在两州同时开战,朝廷的确无法承受
额的军资开支,因此,行镇北将军之议非常及时,正好可以解去朝廷的燃眉之急。”
李弘的招抚黄巾军之议在洛掀起了轩然大波。
另外,黄巾军受抚之后,滞留在太行山的百万民就会随之下山。把
民问题解决了,叛军的兵源和叛
的
由也就消失了,所以安抚
民是招抚黄巾军的重中之重。李弘在奏章中提
了垦地屯田的安抚办法。他说太原和上党两郡地广人稀,正好适合重开垦地屯田之策,以
边御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