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太后现在临朝主政,大权在握,对中官的依赖越来越大,一刻都离不了。她是太后,如果和朝中的大臣们天天坐在一起商讨国事成何统?所以她只能依托中官们代为传达。赵忠等人摇
一变再度成了现实皇权的代言人,所谓“手握王爵,
天宪”即是如此。
阉专权的势
再次开始。
太傅袁隗、司徒丁、司空刘弘和尚书令卢植随即联名上奏何太后,请求何太后遵从先帝旧旨,立即从万金堂
急调拨钱财以充北征大军的军资所需。
何太后征询大长秋赵忠和中常侍张让、郭胜等人,问如何理此事。赵忠和张让等一帮中官商议良久,都没有什么好办法。
同一天,以袁隗为首的三公九卿诸大臣照大汉律法,拥立大皇
刘辩为大汉国的新皇帝。
何太后本来还想召大将军何商议,但何
自从回到洛
后就一直待在百郡邸的军营内托病不
,朝中诸事皆不参加,她就是想见也见不到,只好作罢。大将军虽然不
不上朝,但他有军队,有实力,还在背后
控朝堂,这已经足够让何太后胆气十足无所顾忌了。
征北大将军李弘在三月京的时候曾经就北疆大战的
策略向三公九卿以及尚书台的诸位大臣们
过详细的呈述,其中较为关键的就是西路大军北渡黄河后,朝廷需要加大粮饷军械的提供,以便让大军抢在雨季来临河
暴涨之前把足够的军需
资全
运到黄河北岸。这一
先帝和大臣们曾经向李弘
了非常
决的承诺。
太傅袁隗吃惊地质问:“万金堂钱财有限?这怎么可能?这到底是不是太后的意思?”
何沉默不语。
大将军给上次的事吓怕了,他数次派人告诉何太后,尽快解除小黄门蹇硕手中的兵权,否则还有可能现意想不到的祸事。小黄门蹇硕是先帝的亲信,现在又是董太后的亲信,剥夺蹇硕的兵权其实也就是明目张胆地和董太后撕破脸。在先帝刚刚归天的情况下,何太后立即急不可耐,毫无理由地
不利于董太后的事,必将遭到朝中宗室和士人势力的愤怒与反
。何太后不愿意,她说再等一等,等董太后离京再说。如果董太后把蹇硕带走了,他手上的西园军兵权自然也就没了,如果董太后没有带走蹇硕,那事情就更好解决了,一封诏书即可解决问题。何
很生气,说何太后是妇人之仁,将来必定要害死自己和何氏宗族。何太后闻言之后大为恼怒,对何
的无礼非常气愤。
赵忠和张让等人虽然不愿意让蹇硕独掌西园军的兵权,但他们更不愿意让这兵权落到何手上。现在蹇硕掌控的西园军对中官们非常重要,它是整个中官势力的后盾,所以中官们至死都不愿意失去这
力量。赵忠和张让等人围在何太后耳边不厌其烦地忠告她,要她保持对何
的警惕,要防备何
趁机独掌大权为祸国家。张让说,一旦解除了蹇硕的兵权,四万西园军就要落到何
的手里。何
实力大增之后,他想
什么?当然是想尽办法攫取国家权柄了。何
一旦控制了朝政,势必要给大汉国造成不可收拾之局,甚至直接危及到少帝的江山社稷。前朝大将军梁翼独掌权柄为祸国家的事就是前车之鉴。何太后越想越是恐惧,对何
的戒心越来越大。
“那钱从何来?”何太后小声问。
大汉国中平六年四月戊午日(即五月十三日),大皇刘辩即帝位,时年十四岁。
太傅、司徒、司空三府和尚书台连夜合议。赵忠、张让、段珪三人赶到尚书台,向诸位大臣婉转表达了何太后的意思。万金堂钱财有限,要提前调拨两个月的粮饷非常困难,只能提前调拨大军一月所需。
第一卷立横枪篇第十章风雨如晦第十二节
天虽然不称职,但有一
却是最清楚的,今天的大汉国已经病
膏肓,即使是
皇帝、世祖光武皇帝再生,他们也没有办法在这短短十几年里重振大汉,最后也只能象当今天
一样,落个无可奈何的下场。
天比他叔父孝桓皇帝
的地方是,他为大汉留下了皇统,为大汉的国祚延续
了
大的贡献。他比孝桓皇帝差的地方是,他没有什么值得大书特书的功绩,虽然大汉数十万的将士为他打了无数的仗,但结果是叛
越打越多,疆域越打越少。所以他没有任何荣耀,只能谥号为“灵”这比孝桓皇帝的“桓”差了很大一截。“灵”的意思就是说他放任本
,不能见贤思齐,没有任何政绩。
天陷
昏迷,他拉着太后的手,不停地叫着,声音嘶哑而无力“妈妈,妈妈…我痛啊…妈妈…我痛啊…”太后抱着天
的
,号啕大哭。
天刘宏驾崩时年仅三十四岁,在位二十一年。
新帝任命后将军袁隗为太傅,与大将军何共同参隶尚书事,
理朝政。不久,新帝依大将军所奏,任命荀
为光禄大夫,袁绍为司隶校尉,王允为河南尹,刘表为御史中丞,何颙为北军中候,荀攸为黄门侍郎,郑泰为尚书。
太傅袁隗再何太后。北疆战局瞬息万变,容不得半
拖延,他恳求何太后立即下旨调拨粮饷。
“还是照先帝的办法,给他加官
爵,让他驻守长城以北的边郡。”张让回
“只要他的军队
不了长城,他对京畿就造成不了太大的威胁。其实,从保持北疆稳定这个角度来说,大汉国的确需要他率领大军戍守边
。”
太后小声劝着,连拉代拽把她送
了嘉德殿。董侯哭喊着跟在后面跑了
去。
张让说,先帝归天之前曾给征北大将军下了一密旨,
内容是什么我们一无所知。据说这
密旨是先帝亲手所书,连蹇硕都不知
里面写了什么。
照当时的情况来估猜,先帝应该是有意让李弘尽早结束北疆战事以便腾
手来南顾京畿。所以,臣认为还是倾尽国力先打好北疆之战为上策。一来可以把征北大将军和十几万北疆大军拖在
外边郡,二来可以给征北大将军一段充裕的时间,让他充分
受到新天
对他的支持和恩
,让他暂时安心待在北疆打仗。洛
不
,粮饷充足,而天
又恩
有加,征北大将军除了奋勇作战外他还能
什么?
天驾崩的第二天,大将军奉何皇后懿旨,率一万北军
孟津,驻扎在百郡邸。(百郡邸就是大汉国各州郡府衙在京所建的联络官邸,相当于现在各地政府的驻京办事
。)
征北大将军府急奏天。徐荣的大军已经全
渡河,目前大军需要向黄河北岸运送更多的粮草辎重以应付即将到来的草原雨季。鲜于辅在奏章中说,渡河北上的大军加民夫有将近五十多万人,为了保证这五十多万人安全度过雨季,他需要粮饷,更多的粮饷。
赵忠怪气地笑
:“不信?不信你到长秋
去问问太后。”
新帝封皇弟刘协为海王。刘协时年九岁。
赵忠说,北疆大战关系到大汉国的社稷安危,而此时又正值先帝驾崩新帝刚刚继位,如果理不好必将后患无穷,还是想个万全之策为好。
蹇硕痛哭涕誓死效命。
何太后犹豫不决。她也急需要钱,她正打算从万金堂调拨钱财以充少府。新天的登基典礼刚刚结束,为少帝加冕而举行的各
隆重仪式几乎耗尽了少府所有的钱财。但现在
钱的地方太多,少府已经无力支撑了。目前文陵正
在最后的完工阶段,每天的耗费非常
大,等到文陵修建好了,下葬孝灵皇帝还需要一笔惊人的
资,这些钱少府没有,只能由万金堂
了。万金堂的钱在先帝病重的时候被董太后拿走了许多,虽然现在存留的数目还很庞大,但要想持续供应北疆大战势必难以为继。
天忍泪
,望着董侯弱小的
躯,对跪在一旁的蹇硕郑重说
:“朕把董侯托付给
卿了,你务必要保护他安全离开洛
。”
既然仅仅是为了保护董太后和渤海王的安全,那先帝为什么要急调走河东的两万北军?为什么要削弱自己的实力?为什么要给征北大将军李弘一
密旨?先帝到底在密旨中要李弘
什么?
“将来呢?”何太后问“北疆大战打赢之后呢?”
洛稳定。
赵忠和张让等人面面相觑。钱是有,但何太后不愿意给,那有什么办法呢?
自已的兄长她还是了解的。这几年何为了皇统的事和士人互为盟友,三番两次要设计诛杀中官,其目的虽然是为了皇统为了何氏宗族,但最终目的他还是为了自己将来可以独掌国家大权。一旦让自己的这位兄长主掌了大权,他势必要杀中官。而中官们都被他杀绝了,自己和小皇帝还不都要看他的脸
过日
?何太后暗暗下了个决心,只要小皇帝没有长大,她就绝不放权给何
。为此她听从了赵忠等人的建议,在小皇帝继位后,先是拜后将军袁隗为太傅参隶尚书事,不让何
专权于国事,接着又把何
的一帮得力手下征募
朝,分化大将军的实力。大长秋赵忠的话说得很实在,他说只要能维持朝中各方权势的平衡,太后就能独掌大权为所
为,否则,洛
不但会
而且太后和小皇帝的神圣权威将要受到致命的打击。
何在苦苦思索。他不仅仅要为自己的生存而努力,他还要为整个何氏宗族的生存而努力。他不能因为何太后的短视和无知就把整个宗族的未来都白白的葬送了。
大臣们为此事发生了激烈的争执。
鲜于辅在得到徐荣的急书之后,随即以八百里快骑急奏天和朝廷,恳请天
和朝廷克服一切困难,提前把六月和七月的粮饷军械送过黄河。
大汉国中平六年四月丙辰日(即五月十一日),凌晨。
的手久久不愿离去。
他在本朝算是一个不称职的天,年幼时他耽于享乐,
幸中官,昧于朝政,等他年纪大了,懂事了,想
事的时候,却迎来了本朝最为
大的一次
民暴
。随着黄巾军此起彼伏的叛
,大汉国也陷
了岌岌可危的境地,然后就是更多的叛
,更多的胡族
侵。就在大汉国为了生存而苦苦挣扎的时候,天
不思变革,却因为一己之私把大汉国引
了更加可怕的皇统之争里,结果摇摇
坠的大汉国不但蜂烟四起,而且朝堂之上更是波谲云诡,随时都有一
即发的
重忧患。
先帝归天前的四圣旨从表面上看是利用太尉刘虞和征北大将军李弘的力量来威慑朝廷,保护董太后和小董侯顺利离京,但它背后有什么
意呢?
新帝尊称母亲何皇后为皇太后。何太后临朝主政,大赦天下,改年号为光熹。
寅时,天驾崩。
先帝的这个表面目的已经达到了。如今少帝已经封刘协为渤海王。渤海王的封地就是冀州的渤海郡,它和河间国相邻,和幽州界。董太后和渤海王归国之后可以住在一起,他们将受到太尉刘虞的保护。北疆大战结束后,他们将受到督领三州两郡兵事大权的征北大将军李弘的保护。但真的就是保护这么简单吗?
先帝在临死之前把河东的两万北军征调到凉州,从而彻底断绝了自己重整北军再振势的可能。如今自己实力不济,要杀自己的人越来越多,如果还不尽快把西园军的兵权夺到手,形势将越来越险恶。皇统的事因为自己没能在第一时间赶回京城帮上何太后的忙,结果造成
阉势力复起,士人完全掌控了外廷。现在自己的权势看上去虽然比过去更
大了,但其实
本就是不堪一击。但这些都不是真正的危机,真正的危机不是现在,也不是在洛
,而是将来,是在董太后离京和北疆大战结束后的北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