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女儿嫁给时年两岁的荀彧,要订个娃娃亲。荀绲忌惮唐衡的权势,无奈之下只好答应了。他以为自己这下名声算完了,攀附奸阉可不是什么光彩的事,而且还害了儿子。让荀绲没想到的是,荀彧少时即才华卓绝,何颙看到他,立即赞为“王佐之才”荀彧因此闻名颖川。人名气大了,做什么事都有人说好,何况唐衡死得早,家道中落,这事也就不值一提了。
荀爽为难地说道:“你为什么就不能等一等?为什么非要这个时候离京?董卓如今对离京的官僚非常痛恨,说这些人都是叛逆,假如他一气之下派人于中途…”
“叔父大人,年后,骠骑大将军就要南下到京,那时战火连天,恐怕谁都走不掉了。”荀彧皱着眉头,忧心忡忡地说道“我听说大鸿胪韩融大人已经说服了董卓,让自己的儿子到家乡任县令,顺便照看宗族家人。代理御史中丞事的治书御史司马防大人也正在拉拢郎中令李儒,希望他能给自己弄一道董卓手令,让儿子司马朗火速回家迁移宗族。司马家在温县,正是两军交战之地,宗族留在当地就是死路一条。我们荀家在颖阳(今河南许昌),那里更是必战之地,所以此事宜快不宜迟,我要急速回家,不能再耽搁了。”
第二天,荀爽亲自找到董卓,直言不讳地说,这仗是肯定要打的,而我感相国大人的厚恩,也不可能离京,但我不能不考虑我在颖阳的宗族家人。我的家人还不知道家乡即将发生战祸,所以我马上要派个子侄回去迁移宗族。
董卓满口答应。最近太傅袁隗、太尉黄琬和司徒杨彪三人不是和他阳奉阴违,就是消极怠工,杨彪干脆就不上朝了。诸多大臣不是告病在家就是沮丧着一张苦脸啥事都不干,国事现在基本上就靠荀爽、陈纪、马日磾、丁宫等人极力维持着。董卓非常感激他们在这个时候还能以国事为重,所以一般都是有求必应。
董卓说,慈明兄,你侄孙黄门侍郎荀攸要天天给皇帝上课,他是走不掉的,我看就让你侄子守宫令荀彧回家一趟吧。
荀彧被改迁为亢父令(今山东济宁市南部),即日离京上任。其实这也就是方便他带着家人一起离京,去不去上任那是他自己的事了。
荀爽高高兴兴地走了,而司马防却战战兢兢地跑到董卓这里来给自己儿子求情。司马朗虽然没有官职,但因为他父亲的关系,也不能私自离京。可司马朗年轻气盛,偏偏就要大摇大摆地出城回家,结果给抓住了。
司马朗二十岁左右,身材高大健壮,看上去要比实际年龄大。他十二岁那年考童子郎的时候,监考官还以为他作弊虚报了年龄。董卓看他英武不凡,神情倨傲,不禁想起了自己死去的儿子。董卓对他说,你和我死去的儿子同年,他也象你这样高大魁梧。司马朗眼睛望着屋顶,根本不睬他。董卓不以为意,问道,你为何要逃?为何要背叛我?司马朗说,我如果不立即回家迁移宗族,我族人就要性命不保了。如今天下动荡,战火在即,百姓不能安居乐业,四处流窜,大人难道靠严刑就能禁止吗?司马朗还劝董卓仔细考虑一下这些事情,要替百姓的性命多想想,这样也许大人就成了象伊尹、周公一样的显赫人物了。
董卓表示理解,没有惩罚他,让司马防把他领回家了。过了几天,李儒悄悄拿了一道董卓的手令给司马防,司马朗随即一路畅通无阻地回到了温县。
何颙、荀攸、周毖、郑泰、华歆等人于十里长亭送别荀彧。
何颙小声说道:“友若(荀谌)就在颖阳等你,你一路上务必小心在意,一定要把东西完好无损地交给他。”荀彧心领神会,连连点头。
“我有几个朋友在虎牢关外。出了虎牢后,就由他们护送你到颖阳。”
腊月二十九,右将军朱俊回到洛阳,也就在这一天,下朝回府的董卓遭到了刺杀。
第一卷立马横枪篇第十二章日蚀苍黄第十五节
刺杀行动设计的非常精妙,也非常成功。就在董卓的车驾驶出北宫,而候在宫门外的三百亲卫铁骑尚没有围上来的时候,聚集在宫门外的请愿儒士里突然冲出了数名手持长剑和强弩的刺客。刺杀在短短的瞬间就奏效了,董卓胸口连中数枝弩箭。护在车驾四周的侍从们虽然舍身扑救,甚至不惜生命为董卓挡住了如蝗的弩箭,但董卓还是被刺中了。刺客们一哄而散,随着狼奔豕突逃亡人流消失的无影无踪。
董卓内穿双层铠甲,生命无忧,不过受了一点惊吓而已。他推开护在自已身上已经死去的侍从,冲着纵马追杀儒士的铁骑们大声吼道:“谁要是滥杀无辜,我就砍了谁。都给我滚回来…”
跟在车驾后面的田仪惊恐不安,急忙问董卓要不要全城禁严搜抓刺客。董卓毫不在乎地说道,怕什么?老子还没死。他们想杀我,想引起洛阳城大乱,想诱我大开杀戒,想让京畿百姓无法过个安稳年,我就偏不上当。传令,一切照旧。负责保护董卓安全的长水校尉刘靖问道,大人,这些聚在北宫门外的儒士要不要抓起来?刺客可能就在这里。董卓笑道,不要抓,给他们闹。马上要过年了,越闹越有喜气。
董卓弃车上马,大摇大摆地回府了。一场可能再次引起洛阳血雨腥风的危机就在董卓的三言两语中消弥于无形。
刺杀董卓的理由太多了,但董卓直觉的认为这次刺杀是朝中某些大臣指使的,自己要求西迁天子和朝廷到长安的事终于激怒了朝中大臣。
董卓在年底前奏请天子,说叛军势力强大,京畿一带将有连番血战,考虑到天子和公卿百官的安全,他希望天子和朝廷在年后就西迁到长安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