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二十一节-第二十五节(6/10)

李玮长叹道:“河东府的库房里的确无粮了,但河东和晋阳门阀巨贾手上还有粮食。北疆粮价太高,百姓买不起,我们北疆诸府的官吏也买不起。两亿钱,杯水车薪啊。我只要到北疆宣布卖粮,粮价很快就会翻一番。如今形势不一样,我们不好以武力胁迫,所以只有另想办法了。”

“仲渊,你有什么办法?”

李玮犹豫了一下,说道:“此事,我需要李大人的帮助。我到洛阳来,不是为了回迁灾民,也不是为了讨要赈灾钱。这钱其实是相国大人主动给的,不是我要的。”

“什么事需要我帮忙?”李儒笑道“只要能迅速平息叛乱,稳定社稷,什么忙我都肯帮。”

李玮笑道:“好,我等的就是你这句话,这个忙你一定能帮。我缺钱,我极度缺钱,所以我希望北疆能铸钱。北疆有铁,有铜,有能力铸钱,铸多少钱都行,但我现在缺一张朝廷允许北疆铸钱的圣旨。”

李儒惊愣地望着李玮,眼睛里蓦然发出难以抑制的兴奋之色。

“我知道郡国自由铸钱会引起币制混乱,造成物品价格上涨,直接威胁大汉的财政,但现在除了铸钱,我已经没办法了。”李玮解释道“各地州郡叛乱后,朝廷失去了赋税,而通往北疆和关东各地的水陆两道运输又全部被他们切断了,物资无法运进来。在这神情况下,我们要想度过难关,首先就要有钱,用更多的钱从当地的门阀权贵和其他地方购买我们急需的物资。那时无论多贵,我们都买得起。”

李儒沉思不语,不过看得出来,他赞同李玮的建议。

“本朝孝武皇帝为了开辟财源于元狩五年(公元前118年)下令废除了郡国的铸钱权,改由朝廷上林三官统一铸币,此制已经实施了三百多年,今天突然改制,恐怕…”李儒非常为难地说道“恐怕阻力非常大啊。”

(“上林三官”即钟官(掌铸钱)、辨铜(掌原料)、均输(掌制范),是大汉中央铸币机构,负责铸造五铢钱,也称上林钱和三官钱。)

李玮笑道:“如今天子、三公和九卿都不在洛阳,朝政其实就是相国大人说了算,哪有阻力?上林三官铸钱的速度太慢,而现在的形势又这样紧张,如果由上林三官和北疆同时铸钱,那铸钱的速度将大大增加。这对缓解当前的危局可是有百利而无一害啊。”

李儒轻轻一笑“好吧,我现在就去相国府。”

董卓听完李儒的禀报,大为惊喜。

“这个李仲渊,搞什么名堂,这么好的事,为什么不直接告诉我?”董卓捋须大笑道“快,通知上林苑的上林三官,立即给我铸钱,日夜不停。”

“日夜铸钱,辨铜府的材料就不够了。”李儒说道“大人可以急书牛辅和贾诩两位大人,命令他们立即从河东运送铜铁进京。”

董卓高兴地说道:“好,你立即替我写封手令给他们。”

董卓抑制不住自己喜悦的心情,在屋内来回走动,不时发出几声兴奋的笑声。发财了。

“长笙,我看洛阳城里,还有皇宫里,什么铜人,铜兽非常多,放着淋雨怪可惜的,干脆把它们搬到辨铜府,熔掉铸钱算了,你看呢?”

“大人,此计甚妙,甚妙。”

“还有…”董卓突然想到什么,指着李儒说道“明天送圣旨给仲渊的时候,你告诉他,那两亿赈灾的钱不给了,让他自己铸去。”

李儒笑道:“好,好,下官一定带到。不过,这铸钱不能没有节制,如果铸的太多,导致物价飞涨,那反而就是坏事了。大人你看铸多少钱比较合适?”

董卓毫不犹豫地说道:“一百亿,先铸一百亿钱。”

李儒目瞪口呆。

“大人,一百亿钱是不可能的,那京畿和北疆就要彻底崩溃了。”李儒惊惶不安地劝阻道“一石谷子如果涨到几万甚至十几万钱,百姓就无法活了。铸钱数量是一定要控制的,而且我们铸造这笔钱仅仅是救急,不是…”

“你不要说了。”董卓摇手道“我们在一起商议许多次了,豹子要想控制住北疆的形势,四月的时候他必须要妥善处理好灾民问题和春耕问题。也就是说,一个月后,这场叛乱就应该有个结果了。你不要担心,尽管铸钱。这件事我交给你了。”

第二天,李玮如愿以偿,拿到了朝廷允许北疆铸钱的圣旨。

李玮送走李儒后,立即喊来了两个贴身侍从“你们一个去河阳,一个荥阳,告诉徐荣将军和杨凤将军,就说四月要春耕了,请大人务必抓紧时间。”

第一卷立马横枪篇第十二章日蚀苍黄第二十四节

二月下,河内郡,河阳城。

扬武将军杨凤接到李玮的口信后,立即召集校尉杨震、廖磊、李尧到大帐议事。

徐荣和杨凤南下京畿时,骠骑大将军李弘为了他们行动方便,特意授权徐荣和杨凤两人都督中外诸兵事,拥有对所领军队的完全指挥权。本月中,由于河东局势越来越严重,李弘又急书徐荣和杨凤,让他们密切配合临汾行辕的李玮控制好京畿一带的局面,不要轻易展开行动,以免恶化当前形势。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