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组织训练权。有了这个实质上的人事权,大将军可以任意指派调遣秩俸两千石以上的将领。隶属于晋阳朝廷的各州郡军队几乎都在你的控制下。
太傅大人刘虞行丞相事,做他自己本来应该做的事,但他依旧是幽州牧,他最关心的幽州诸多困难可以因为这个朝廷的建立而得到部分解决。
韩馥也罢,袁绍也罢,所有讨董联盟的人终于为自己的讨董找到了大义,叛逆、灭族、遗臭万年的阴影终于从心里散去,等待他们的将是盖世功勋和青史留名。而尤其让他们最感到欣慰的是,李弘这头血腥的豹子终于成了同殿之臣,不要再为他的强横武力而提心吊胆了。相反,有了李弘和北疆大军,平定黄巾之祸,讨董除奸,都成了一件轻而易举的事,不再是一件遥遥无期的事了。
当然了,天子,长公主和朝廷,是最大的收益者,因为他们保住大汉社稷,保住了倾覆在即的万里江山,保住了千千万万条苍生的性命。
恳请大将军为了社稷苍生,立下决心。
李弘、徐荣、玉石和朱穆四人把李玮的书信翻来复去地看了七八遍。
朱穆不停地给三人解释大汉官制的演变过程,以及张温所建议的这个三公官制中所蕴涵的“三权分立”和其中的优劣,还有这种朝廷构架对解决当前大汉危机可能产生的结果。
“大将军,徐大人,玉大人,你们怎么看?”
李弘笑道:“刘大人来了,真的太好了。我没有意见,只要跟着刘大人后面,怎么办都行。他叫我打东,我绝不打西。”
玉石高兴地说道:“我和大将军一样,愿意跟在刘大人后面为国效力,即使赴汤蹈火,粉身碎骨也在所不辞。”
徐荣把李玮的书信递给朱穆,慢悠悠地说道:“我大汉四百年基业,一帮奸侫乱贼岂能轻易倾覆?看起来,我们打不了几仗,就可以回家了。”
朱穆接过书信,随手丢到了案几上,神情忧郁。
“怎么?这次仲渊又在书信上写了什么暗语?”李弘笑着问道“他又说了什么不好的事吗?”
“仲渊给张温几个老头子说晕了头,此策也能称为完美?其中隐忧甚多,甚多啊。”朱穆叹道“我本来以为张温会重建一个新朝廷,谁知道他弄了这么个四不象朝廷出来,后患无穷啊。这么好的一个机会,给这帮墨守成规的老头子白白浪费了。”
李弘、徐荣和玉石三人疑惑不解地看着朱穆。
“大将军过去喜欢披头散发,那时他象一位将军吗?不象。”朱穆苦笑道“现在呢?现在大将军仪容整洁,威风凛凛,一看就是大将军。”
三人若有所悟。
“算了,不说了,也许我错了。袁绍就是例子。他大张旗鼓要说什么要重建皇统,还一口气连杀四位大臣以表决心,结果如何?响应者寥寥无几,骂声一片。朝中大臣们可能也有同样的担心,如果长公主可以代行天子事,任意拜封大臣,那后果也许和袁绍一样。”朱穆挥手说道“正象徐大人所说,大汉四百年基业,岂是一帮逆贼所能倾覆?不想了,既然大将军和两位大人都同意,我就回书晋阳了。”
李弘笑道:“我亲自回书张温大人,你给仲渊回书,让他和长公主府具体商谈,听从张温大人的安排做好前期准备。”
“另外,给漠北都扩府的鲜于辅、云中行辕的赵云、常山的张燕、壶关的麴义、上谷的阎柔各自修书一份,把此事详细告诉他们,征询一下他们的意见。”
“请杨华来,让他去一趟洛阳,把此事告诉朱俊大人和颜良。尽快把他们的意见带回来。”
徐荣补充道:“告诉颜良,叫他时刻注意董卓的动向,免得消息泄漏后遭到董卓的突然袭击。”
**
十月下,冀州,邺城。
马日磾等四位老臣到了邺城后,受到了韩馥隆重的接待,诸般事宜进行地都非常顺利。韩馥能答应的都答应了,不能答应的也解释得很清楚。过了几天,崔烈、陈纪、袁滂三人赶到渤海郡,河间国和安平国一带向当地的门阀富豪们买粮去了。年纪最大的马日磾留在了邺城。
这天,马日磾接到张温的八百里急书,匆忙赶往冀州府。
韩馥的反应并没有马日磾想象的那样激动和兴奋,他神色平静地问了一些细节,然后说要和自己的僚属们商量商量,有了结果后立即回复马日磾。
马日磾非常生气,质问他,这事有什么商量的?难道你还想独自勤王不成?当初袁隗安排你到冀州任冀州牧的时候,是怎么对你说的?你难道都忘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