们带来了什么好消息?”
审配摇摇头“好消息是大人心愿得偿,坏消息是社稷前途渺茫。”随即他把张温等老臣准备在晋阳建朝的事详细说了一遍“长安朝廷巧妙地避过了皇统之争在外建朝,这是我们事先没有预料到的。不过,能迅速建朝,终归实现了大人重新整合讨董联盟的想法,这对我们来说,是个好消息啊。”
“看样子我那一刀没白砍。”袁绍笑道“长安朝廷里的那些大臣们总算头脑清醒了。这个办法不错,社稷振兴有望了。将来社稷稳定了,我们给冤死的四位大臣树个碑,以感谢他们为大汉社稷做出的牺牲。”接着他问道“正南,你刚才说前途渺茫是什么意思?是说我吗?”
审配点点头“从马日磾走进邺城开始,他自始至终就没有提到过大人。关于建朝的事,大人更不在他们的视线之内。也就是说,大人和讨董联盟已经被长公主和这个即将筹建的朝廷代替了。大人在他们眼里,不过就是个渤海郡的太守而已。我亲自赶到河内来,就是想问问大人,大人打算束手待毙?”
袁绍神色略显尴尬地笑笑。
审配随即把韩馥和冀州府的意见说了一遍“我说要到河内问问你,韩大人显得极为不高兴。大人,如果长公主和朝廷迁到了冀州,你的处境…”
袁绍和众人互相看看,鄙夷地笑道:“你们说,我叔叔怎么会看上韩馥?怎么会把他安排在冀州?”
“走吧,我们回城再说。”
审配的意见没有得到许攸等人的完全同意。
许攸、辛评、逢纪、郭图等人认为把长公主和朝廷放在晋阳好,荀谌、陈琳两人则同意审配的意见,他们认为放在冀州好。但所有人都有个共识,那就是冀州牧韩馥无法利用冀州的钱粮控制这个朝廷,控制整个大局。这几年冀州对于振兴社稷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谁控制了冀州,也就等于控制了这个朝廷,控制了国家权柄。无论长公主的身份多么尊贵,太傅刘虞的权势多么显赫,骠骑大将军李弘的武力多么强悍,最后都要钱粮,没有钱粮,说什么都没用。
袁绍背着手,一直低头来在回踱步。许攸看着他,低声问道:“大人,你看,是不是应该动手了?”
“不,不要急,还没到时候。”袁绍摇手说道“我们首先必须考虑清楚,晋阳朝廷的权力应该怎么分配,这非常重要。”
这几年,我们不是平叛就是讨董,还要预防天灾**,相当于在三个战场上同时作战,所以我们要想尽快稳定社稷,必须要整合所有力量。如果动乱时间太长,根基被毁,社稷恢复起来就难上加难了。骠骑大将军的武力是我们能否尽快振兴社稷的决定性力量,因此,我们现在不但不能压制和掣肘他,反而要尽可能帮助他,让他发挥最大的武力,在最短的时间内击败董卓。
董卓的势力只是京畿一地,十几万大军,但黄巾军遍布三四个州,上百万兵力,还有愈演愈烈之势。在朝廷衰微,钱粮匮乏的情况下,我们再想象几年前一样轻松击败黄巾军已经不可能了。所以我们只有先击败董卓,等董卓败亡后,我们再集中所有力量平叛。基于这一点考虑,我认为,冀州要以最大的力量帮助北疆,但韩馥这个人办事瞻前顾后犹豫不决,这个人必须要拿掉。但现在拿掉韩馥,阻力太大,必须要得到李弘的帮助,也就是说要得到晋阳朝廷的帮助。但李弘不可能帮助我,在我和韩馥之间,他更愿意选择韩馥。我们应该怎么办?
“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利用皇统之争,让李弘背上挟持公主和晋阳朝廷的罪名,让李弘成为第二个董卓,让长公主和朝廷失去作用。”袁绍看看众人惊异的目光,微微一笑“如此,则大事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