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二章如临深渊第一节-第五节(1/10)

本站新(短)域名:xiguashuwu.com

第二章 如临shen渊 第一节-第五节

第二卷luan世豪雄篇第二章如临shen渊第一节

我对国政不熟悉,这几年如果不是安置liu民在北疆屯田,去年又主掌了北疆军政,我甚至对国政一窍不通,但我这么长时间以来,为什么就无法从中看到欺诈?仔细想想自己近年来的所作所为,的确用了很多欺诈的手段,自己不是不知dao,而是不愿承认罢了。即使自己的目的是正确的,但最终也还是掩盖不了欺诈手段的卑劣。袁术说的一针见血,说得好啊。我和他一样,和董卓一样,说到底,我们其实都是为了目的不择手段的人。我本是一tou血腥的豹子,又何必去冒充一tou温文尔雅的绵羊?这实在有点贻笑大方了。

国政的本质如果是欺诈的话,那唯有支撑门面的胜利者才是正确的。这就象打仗一样,胜利了,欺诈也就成了功勋。那欺诈的目的又是什么?应该是得到最大的利益,通过国政让自己的利益最大化。不过,从董卓这件事来看,他虽然以相国的shen份参隶尚书事,独揽权柄,但他却没有得到最大的利益,那问题又chu在什么地方?董卓哪里zuo错了?

董卓今日的失败,虽然和各方势力之间的明争暗斗,层chu不穷的反间有很大的关系,但应该不是gen本原因,武人和士人之间由来已久的隔阂和敌视也应该不是董卓失败的gen本原因,那gen本原因是什么呢?

国政的最终目的当然是社稷稳定,国家富qiang,百姓安居乐业。由这个最终目的上溯到大汉的士、农、工、商四个阶层,那么当然是大家的利益都能得到保障,继而再上溯到朝廷,那当然是各方权势都能在天子的主政下保持权力的平衡。董卓的失败。是不是因为他打破了这个权力的平衡?也就是说,他撕下了富丽堂皇的门面,把朝堂上的权势暴lou在光天化日之下,结果激起了众怒?

袁术赞成长公主在晋yang建朝,但他又一再说到国政,欺诈和反间,那我是不是可以理解为努力重建这zhong朝堂上的权力平衡,先把华丽的门面撑起来,然后再利用国政、欺诈和反间,尽快qiang大自己的实力,重建qiang悍的朝廷,从而达到迅速凝聚各地州郡的力量,振兴社稷?

但重建这zhong朝堂上的权力平衡,需要付chuju大的代价,这个代价由谁来承担?

我已经zuo到骠骑大将军了,这个权力平衡的事我很清楚。权力平衡其实不仅仅是指各方权势之间的权力制约,更多的时候是指某项权力的层层分解和互相监督。

就从军事权来说,这个权力全bu是天子的。但天子所掌控的这个权力一旦被jian侫篡夺,那就是国家的灾难。所以天子也不放心,于是天子把军事权再加分解,让它chu1在重重监视之下。本朝的军事权分解很复杂,但主要原则就是把军事战略决策权、军事指挥权、军队人事权、军队组织训练权、战时指挥权,还有战区的指挥权和juti军队的指挥权完全分离。这zhong权力的分解虽然严重降低了各级军事机构的运转效力,但成功保证了天子对大汉军队的最终控制权。

然而,现在的情况是,由于天子和朝廷蒙难,大汉的军政权力全bu失控,各地州郡纷纷拥兵自重,各自为政。朝廷若再想把这些权力收回去,重建权力平衡,事实上已经不可能了。没有人愿意为一个华而不实、倾覆在即的门面,为一个前途渺茫毫无希望的门面付chuju大的代价,包括自己在内。

如果晋yang朝廷命令自己jiaochu军队,自己会jiao吗?不会。同理,晋yang朝廷命令韩馥jiaochu冀州军政,韩馥会jiao吗?不会。

真如袁术所说,人要现实一点,君子还要顾其本,何况我们这些不是君子的人。自己都不能掌握自己的命运,还谈什么拯救社稷?那不是笑话是什么?

组建晋yang朝廷的主张虽然是个振兴社稷的好计策,但它也的确是个不合时宜的无法达到目的的计策。筹谋这个计策的一帮大臣们待在长安,完全不知dao关东之外的天地已经变得面目全非了。

短短一年时间里,风雨飘摇的大汉被京畿之luan和黄巾之luan彻底打垮了,没有人知dao明天会是什么样子,更没有人知dao将来会何chu1何从,所以人都在为生存而努力。州郡官吏、门阀富豪、黄巾军、liu民们仿佛一夜之间就被滔滔洪水冲走了,大家都在汹涌的波涛里翻gun起落,都在为活着而奋力挣扎,没有人愿意放弃抓在手中的救命稻草,谁都不愿意。

既然晋yang朝廷不过就是一个门面,国政不过就是欺诈,各地州郡和自已都不愿意放弃手中的救命稻草,那要想在排山倒海一般的洪水里生存下来,就只有一个办法了:抢别人手中的救命稻草。

等自己手中的救命稻草变成了一棵大树,自己就能拯救社稷、拯救天下苍生了。

反间?现在反间有什么用?现在要的是杀伐。

袁术想让我打冀州,想让我和韩馥、袁绍打个你死我活,然后他好渔翁得利,哼…这小子,到现在还是这副德xing,一点都没改。十年后相聚长安?这小子还真有信心。只怕十年后,你已经尸骨无存了。

李弘大步走到案几前,伏案写下了七行字:晋yang朝廷、冀州、洛yang、黄巾军、刘虞、韩馥、袁绍。

他放下笔,望着这七行字,想了很长很长时间,然后又拿起高览的书信反复看了数遍,最后他拿起笔,在黄巾军三个字上,划了一个很大很cu的圆圈。

**

天蒙蒙亮的时候,杨凤急匆匆赶到了大营。

杨凤极力反对李弘jiaochu北疆军政大权,更反对把朝廷设在晋yang。在这之前,张燕来信,也表示了同样的意思。

漠北都护府的鲜于辅和云中行辕的赵云,屯军壶关的麴义和屯军上谷的阎柔都来信表示支持在晋yang设朝,加上徐荣和玉石,北疆九位将军中有六位表示支持大将军。只有颜良语han不满,张燕和杨凤jian决反对。同时间李弘也去信征询了鲜于银等十一位中郎将和sai外各郡太守的意见(高览率军在徐州平叛,无法联系)。大家基本上也是这三zhong态度。

张燕和杨凤的言词很尖锐,两人均认为长安朝廷和北疆军政诸吏很多人都迫切希望通过这zhong办法整合州郡力量,以便迅速拯救社稷,但他们完全忽视了大将军本shen的诸多问题和北疆现状。

北疆现状就不提了,大家心里都有数。大将军本shen的问题很多,但最重要的是没有学识,没有chu1理国事的经验。除了显赫战功以外,大将军本人没有能让州郡官吏信服的东西。今年大将军为了缓解北疆危机,先是搞制衡打击讨董大军,后来制衡失败又攻打董卓,结果不但在州郡中威信尽失,还和讨董联盟的人结下了仇怨。因此不guan有没有晋yang朝廷,各地州郡都不会信任大将军,更不会听大将军的指挥。

在这zhong情况下,大将军无论摆chu什么姿态,这个朝廷都是摆设,最后大将军搬石tou砸自己的脚,惹得人神共愤,天下共讨,和董卓一样了。大将军自己受点委屈没什么关系,我们还有十几万将士忠诚你,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