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蒙羞,朝廷为奸侫董卓所挟持,形同虚设。虽然长公主在晋阳另建朝廷,但国不可一日无君。为了早日铲除奸侫,平定叛乱,振兴社稷,我和刘岱、王匡、袁遗等十几位州郡大吏准备拥戴幽州牧刘虞为帝,重建朝廷。恳请文节兄以大汉社稷为重,早下决心,共襄大举。
韩馥非常震骇,心里忐忑不安,举棋不定。
早在年初举事时,袁绍和他就在一起商量过,如果讨董成功,皇统该由那一位藩王继承。但由于骠骑大将军李弘不愿意出兵讨董,此事随即被搁置。现在李弘出兵讨董了,长公主也在晋阳建朝了,一切看上去开始步入正轨了,这时候袁绍却突然杀出来,联合其他州郡大吏要求废黜当今天子,重建皇统,这不是没事找事吗?
袁绍再一次重申了为什么要废黜当今天子重建皇统的理由。这些理由表面上看上去冠冕堂皇,但说到底,就是怕当今天子将来蓄意报复,杀了袁阀全族和当初举事的大臣们。袁绍还详细列举了刘虞继承皇统,登基称帝的诸般好处,但在这一连串华丽词藻的下面,韩馥看到的不是振兴社稷,而是祸乱和血腥。
韩馥胆怯了,他考虑再三,无法下定决心。
府内的几位亲信僚属对此事也是意见不一。刘恭说,刘虞和大人相交多年,他是什么人,大人应该很清楚。刘虞只是宗室,不是藩王,他根本没有资格继承皇统,他也不可能答应做皇帝。袁绍此举,显然是别有用心。
“袁绍到底想干什么?”
“他想控制长公主和晋阳朝廷。”审配说道“现在不论大人是否答应此事,袁绍和冀○、青、徐、豫等州郡大吏都会派出使者到晋阳,上表要求拥戴刘虞为帝。大人你想想,此事发生后,刘虞还能待在朝中主政吗?他一定会离开晋阳。刘虞离开晋阳后,继任刘虞主政的一定是大人你。也就是说,大家会认为这一切都是大人在背后操纵,大人想独揽晋阳朝廷的大权。这种流言传开后,大人还能到晋阳主政吗?大人为了表示自己的清白,只好放弃。然后呢?然后各地州郡会推荐袁绍到晋阳朝廷主政。”
“这时问题来了。骠骑大将军打洛阳需要粮饷,他肯定能接受大人到晋阳主政,但袁绍就不行了。袁绍有什么资格到晋阳主政?他不过就是一个渤海郡的太守而已。于是,晋阳朝廷就成了骠骑大将军的。如果骠骑大将军主政,天下州郡想必没人愿意听从,包括大人你。如此一来,好事成坏事,社稷更乱了。大人难道愿意眼睁睁地看着社稷倾覆?”
“所以,大人无需犹豫,直接向晋阳朝廷摆明态度。冀州关系社稷兴亡,国家权柄当然应该由大人来主掌。”
韩馥心有所动。
第二卷乱世豪雄篇第二章如临深渊第五节
十二月下,南阳。
下雪后,吕布和胡轸率军缓缓后撤。孙坚趁机兵出鲁阳,并一直追到河南尹的梁城,和吕布军对峙于汝水两岸。
这时,斥候来报,董卓率军出关来援。看到河对岸高高飘扬的大纛,孙坚担心中计,急忙领军撤回鲁阳。到了鲁阳后,孙坚接到孔伷急书,说董卓亲自率军支援胡轸,几万大军猛攻阳翟城,自己守不住,已经败退到了颖阴城。
阳翟城丢失,孙坚的右翼随即失去保护,大军两面受敌,情况危急。就在他考虑是支援孔伷,还是撤回宛城会合袁术的时候,孔伷再次急书。虎烈将军颜良突然出现在颖阴城下,北疆军重创了胡轸,击杀了李蒙。董卓大败,退回阳翟城。
孙坚喜出望外,立即书告袁术,请他速速领军北上会合,共击洛阳。袁术的大军现在一部分在宛城,一部分由纪灵、桥蕤带着正在尾追董越、李肃,手上无兵可调,所以他立即急书襄阳刘表,请他出兵北上攻打洛阳。
袁术念念不忘荆州,他的这点心思谁都能看得出来。刘表回书说,南郡的贝羽之乱还没有平定,长沙、武陵两郡的苏代、曹寅还在争战不休,荆州军暂时无力北上攻打洛阳。他认为荆州目前的当务之急是迅速平定叛乱,稳住郡县,然后竭尽全力给大人和各路勤王讨董大军提供粮饷。刘表在书信后面说道,大人率领各路讨董大军攻占洛阳后,功勋卓著,必能入朝为公。这个南阳太守自然是不会再兼任了,因此,南阳是不是尽快还给荆州?
袁术冷笑,对前来送信的蒯越说道:“刘景升这是威胁我。我如果不答应,他是不是不给我提供粮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