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十一节-第十五节(2/10)

还有一是最重要的,那就是从当前的关中形势发,袁绍如何同时实现勤王和攻占关中两个目标,他需要时间思考。

最近一段时间,袁绍之所以没有发动攻势,原因很多。一是长安大战后,他的军队损失较大,需要时间休整和补充粮草军械。二是早先他不能确定北疆军撤兵的真正意图,不敢轻易用兵。三是张济、王方等人实力犹在,如果攻害死了天,他就要背上弑君的罪名,在霸业未成之前他还不想成为众矢之的。四是洛未稳。北疆军连续攻打关东一个多月,围洛就有二十多天,这给关东造成了很大的伤害,需要时间安抚民心,更需要时间重新夺回函谷关以确保关东的安全。

李弘脸一红,连连躬“大人笑话了。我肚里有多少货,你还不知?”

现在的关中形势对袁绍非常有利,在勤王这个大前提下,刘

在这危急时刻,太尉杨彪带着粮和军械回到了新丰城。

长安大战后,大将军的北疆军和韩遂的西凉军同时退了关中。现在,关中还剩下袁绍、刘表、腾和段煨四支军队,人数大约在五万人左右。凭武力打,是打不过这五万人的,必须要想其它办法。

大堂上先是一阵沉寂,接着崔烈一跃而起,激动地举臂呼“河北有救了,大汉有救了。大将军,好办法,好办法啊…”张温、日磾、赵岐、丁、蔡邕等人围坐在一起,小声议论了几句,然后不约而同地鼓掌相庆。

“土地不够怎么办?”日磾问到了一个要害问题。河北人过多,土地已经不足分

“由此类推,既然军队的财赋问题能解决,官吏的俸禄为什么不能解决?河北各级府衙可以拥有自己的官田嘛。这官田的收成就是官吏的俸禄。官吏走了,不在了,官田还在,还可以给继任者继续提供俸禄嘛。只要有土地,官吏们就有俸禄,这样既能解决河北财赋的缺问题,又能增加各级官吏的收,有什么不好?”

“不是人,是几个屯田老兵。”李弘满脸敬意地说“攻打洛的时候,因为连续下雨,大家都待在军帐里闲聊。有天我去巡营,几个屯田老兵说他们想家了。我说,打完仗了,我就让你们回家看看。几个老兵很兴,说他们心里有个最大愿望,那就是能有一块地,能在不打仗的时候,和家里人一起耕田劳作,能抱着自己婆娘孩过几天兴日。当兵嘛,总有死在战场上的一天,但如果不打仗的时候就能回家,就能和家人在一起,那该是多么幸福的一件事。”

李弘吓了一“崔大人,你没有开玩笑吧?这办法真的有用?”

“恐怕对你的好也不少吧?”蔡邕嘲讽“你们崔家可是冀州第一门阀,将来…”

第二卷世豪雄篇第六章成事在天第十二节

“好…好…”崔烈急忙摇手打断了蔡邕的话“现在是议事时间,莫谈私事,莫谈私事。”

行购买?”崔烈的眉皱了起来“这恐怕会和‘计授田’制互相冲突,激化府衙和门阀之间的矛盾。这对河北稳定非常不利。”

“是的,大将军。真的有用。”蔡邕兴地笑“虽然你说得很简单,还需要经过一段时间地商讨,需要仔细修改官制、兵制、土地制度和赋税制度。但情况的确如你所说,只要有土地,有人,我们就能解决财赋缺问题,军队数量不足问题,就能平定天下,中兴大汉。”

“大将军,我看这样吧。”张温笑:“告诉那些门阀世族,等我们打下了中原,就让他们以最低的价格购买最好的土地。至于这几年他们所受的损失,我们可以折成钱财,等到将来他们购买土地的时候予以冲抵。”

众人大笑。

白波黄巾军大概饿极了,不但抢粮,连女都抢。皇甫鸿带着亲卫骑杀了天营,李乐、韩暹、胡才也不示弱,和皇甫鸿大打手,长箭满天飞,新丰城大

**

“哼…”李弘不满地冷笑了一声“那将来,我岂不是要白白送给他们许多土地?”

七月下,关中,新丰城。

“这些士卒不同于普通百姓,他们另外编籍,另行登记造册。他们的田地比别人多,他们不用上缴赋税,不用服徭役,收成都是他们自己的,但他们世世代代都是我大汉士卒。他们死了,他们的后代长大了必须上战场。”

“从各地门阀世族和富豪手中行购买。”李弘毫不犹豫地说

有了粮和军械,新丰城的各军队随即安稳下来。在天和太尉杨彪的劝说下,张济、王方等人和皇甫鸿握手言和,大家坐在一起商量解决关中危机的办法。

“这办法,真的可以用吗?”李弘对诸位老大人的烈反应有难以置信。

大汉国兴平二年(公元195年)八月。

赵岐连连拍手,大声赞:“百姓才是我大汉社稷的真正基啊。大将军,日后你可要好好谢谢这些屯田兵,正是他们和他们心里的愿望,帮助大汉走向了中兴之路。”

“这是什么时候?这是大汉生死存亡的时候。”李弘厉声说“是大汉的利益大,还是他们这些门阀世族的利益大?”

皇甫鸿借来的粮,首先供应给天和朝中一帮大臣,然后是他自己的士卒,最后才给张济、王方、杨奉等人的军队。

张济、王方趁机攻打皇甫鸿,把皇甫鸿赶了城。皇甫鸿虽然都气疯了,但他还有理智,知不能上了袁绍的当。

“那你怎么想到这个主意的?”日磾颇为惊讶地问“有人指吗?”

“可以用,是中兴大计,是中兴大计啊。”崔烈冲上来,狠狠地打了李弘一拳,眶里竟然有“先帝没有看错人,先帝没有看错人啊。大将军,这办法既能保征大的北疆军,又能节省财赋开支。将来天下平定了,大汉有个十年、二十年的发展,必能重现当年的‘文景盛世’啊。”

“大将军,将来把袁绍、曹这些叛逆杀了,你知能收回多少土地吗?”崔烈显然很赞同张温的建议,他拍拍李弘的后背,笑着说“袁阀家大业大,他们家的土地加在一起,远远超过河北门阀卖给我们的土地。你就不要这么小气了,需要人家帮忙的时候,该大方一就要大方一,这对我们有好。”

“如果我们能一步把兵制、田制和赋税制度相结合,让三者互补长短,让土地能同时养活士卒和他们的一家人,这对稳定河北,稳定军心,提北疆军彪悍的战斗力不是有更大的好吗?只要有土地,我们就有兵源,士卒们就能养活自己和家人,河北就能节省一笔额开支,财赋无形中就得到了增长,有什么不好?”

李弘叹了一气,接着说:“回到大帐,我辗转难眠,于是想了这么个主意。不打仗的时候,北疆军除了保持一定数量的铁骑和驻防军队外,其余士卒由各曲军候统率,回到固定的地方,和家人一起耕田。打仗的时候,接到军令就上战场,为国效命。”

源,失去了军屯的优。但我们为什么不能想个办法,尽可能扬长避短,充分发挥军屯的优,让我们既能利用土地养活士卒,又能保持充足的兵源?这样我们的军队数量增加了,军资却大幅减少了,这比单纯地削减军队和缩减将士军饷不是更好吗?”

有一天,双方士卒为了粮,大打手。皇甫鸿大怒,把带抢粮的十几个士卒给杀了。张济、王方很生气,他们暗中怂恿胡才、李乐到天营去抢。

张温满脸笑容,上上下下打量了李弘一。“我怎么看你,你都还是西疆战场上那个战无不胜的悍将,怎么突然变成治国能臣了?”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