骑也将北上阴山。如果这些真真假假的消息能让中原战火愈烧愈烈,我们有可能提前发动攻击。到了冀州后,我和七大营的统帅见个面,具体部署一下攻击中原的准备,然后我打算和臧霸好好谈谈。”
“这么快就打中原?”李溯兴奋地叫道“大将军,我们幽州铁骑何时南下?”
“你急什么?”李弘笑着说道“辽东的事结束后,你带着幽州步卒大军,先在涿郡和广阳一带挖两道河渠。”
“挖渠?”李溯不可思议地问道“大将军,你让我带着士卒们去挖渠?”
“是啊。”李弘指指身边的董昭说道“董大人在大漠的时候,曾和我商量平定辽东叛乱的事。平定辽东叛乱,最难的是粮草辎重的运输问题。从琢郡到辽东有一千五百多里,路途艰险难行,十分不便。为此,董大人建议从海上运粮。”
“从海上运粮,同样需要把粮食从涿郡运到海边,为了节省人力物力,董大人又建议开挖两条渠道,把涿郡和巨马河、沽水河连到一起,利用这两条河把粮食运到海边,再由海船把粮食运到辽东。”
李弘望着一脸茫然的李溯笑道:“你想去中原打仗,就把这两条渠修好。”
“大将军,辽东的事已经结束了。”李溯苦笑道。
“没有结束。”李弘挥挥马鞭,冷笑了一声“这次为了平定中原,大汉委曲求全,该杀的没有杀,该灭国的也没有灭国。这些狼,没吃到肉喝到血,怎肯放弃?辽东的仗,迟早还要打,所以,这两条渠,要尽快修好。”
鲜于辅注意地看了董昭两眼,脸上露出赞赏之色“有了这两条渠,涿郡的粮食可以以最快的速度最少的损耗运到辽东。这对稳定辽东非常有利。董大人功高至伟啊。”
董昭急忙谦虚了几句。
“公孙度到底是怎么回事?”李弘的目光转向余鹏“他有什么解释吗?”
第二卷乱世豪雄篇第八章箭在弦上第二十二节
鲜于辅率军攻占玄菟郡,赶走扶余人和高句骊人后,便立即派人劝抚辽东的公孙度。
公孙度的军队从玄菟郡退出后,一直对汉军保持着高度的戒备。公孙度本人也没有主动和汉军联系。当鲜于辅的信使赶到辽东,公孙度知道朝廷的态度后,这才急忙做出了回应。
公孙度在给鲜于辅的信中极力为自己的行为辩解。在胡族诸部铁骑大军杀进边郡,辽东三面被围的情况下,自己为了保全辽东只好委曲求全,行此下策。至于驱赶辽东富豪一事,公孙度也有自己的解释,他把这些人赶走的目的,纯粹是为了保存辽东的元气。当然了,公孙度也承认自己犯有谋逆大罪,不论他有多少理由,他都无法逃避自己和胡人联手叛乱的事实。
公孙度愿意接受族诛的罪罚,但他认为自己的僚属和辽东将士都是听命于自己,他们没有罪责。如果朝廷愿意下旨赦免他们,自己马上束手就缚。
鲜于辅同意了。
现在去查证公孙度是否确实勾结外族举兵叛乱没有任何意义,他要立即稳定辽东,需要以最小代价最快速度解决辽东的事。
鲜于辅把自己的奏章和公孙度的请罪表以八百里快骑急报晋阳。
不久,朝廷回书,同意鲜于辅所奏,但规定凡秩俸两百石以上的辽东官吏死罪可免活罪不可恕,一律就地免职,革去士籍,永不录用。
圣旨送到辽东后,辽东人不干了。他们拒绝接受朝廷圣旨中的责罚,认为自己没有犯下这么大的罪责。朝廷赦免了他们的死罪,但革去了他们的士藉,这和杀了他们有什么区别?
辽东人出尔反尔,这让鲜于辅大为恼火。他随即指挥大军渡过辽水,直扑襄平城(今辽宁辽阳)。
朝廷大军兵临城下,辽东形势骤然紧张。公孙度急忙书告鲜于辅,请他从长久稳定辽东的角度出发,再给自己一段劝抚部下的时间。
“这么说,公孙度还没有做出决定,还在拖延时间。”李弘不满地说道“他是不是以为我们现在正在和柯比熊激战,暂时无力对付他?”
“大将军,辽东将士们奉命行事,的确没有太大罪责。”余鹏拱手劝道“我们自相残杀,只会让仇者快亲者痛,这对稳定辽东没有半分好处,请大将军务必三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