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武皇帝是汉室后裔,中兴的也是大汉王朝,理所当然应该继承火德。如果说自己的朝代是土德,那他和王莽一样,成了篡汉者,岂不是笑话?要确定自己是火德,就要有依据,而依据就是大儒刘歆所作的《三统历》中的《世经》篇。依据《世经》篇中古代帝王次序和相对应的五德,孝文皇帝和孝武皇帝所确定的大汉为土德的说法是错误的,要更正。
前朝的皇帝因为错误地确立了大汉为土德,结果差亡国,那时都城是长安,而王莽篡汉时都城也是长安,所以长安成了一个不祥之地,都城必须要改,要重新定都。
郑玄和襄楷互相看看,了
。
李弘停下脚步,望着郑玄问:“先生刚才说,《世经》
现的年代和王莽篡汉的年代几乎一致,从某
意义上说,它可能…”李弘迟疑了一下“可能是被王莽篡改了,利用了,是吗?”
“没有。”
上古帝王世系的建立,始
“如果没有‘五德始终说’作为定都的基石,定都之议必然失败。即使长公主使用最的手段
行定都,她也无法成功,因为恐惧和不安会让人们失去自信和希望,继而会导致中兴大业不断受挫。而中兴大业的受挫又会让更多人失去自信和希望,周而复始,结果不言而喻。”襄楷叹了一
气,忧心忡忡地说
“大将军应该及时阻止长公主的冲动,避免中兴大业严重受挫,功亏一篑。”
“大将军…”郑玄难以置信,失声惊呼“这需要充足的理由。”
“是不是可以?”李弘再次问。
郑玄和襄楷仔细想了一下,又了
。
定都长安之议最悍的阻力就是“五德始终说”而这也正是长公主无法解决的难题。将作大匠孔
曾在晋
召集数十名大儒名士和长公主、李玮等人辩论,最后长公主、李玮等人惨败于“五德始终说”之下。
“你们是本朝的儒学宗室,是泰斗,这个理由当然应该由你们来编纂。”李弘微微一笑,十分自信地说“大汉再度中兴是事实,大汉承继土德也是事实,我们不过需要一个理由,需要一个能证明孝文皇帝、孝武皇帝当年确立大汉为土德的依据是正确的理由而已。”
光武皇帝中兴后,于情于理都不好说自己的朝代是土德。为什么?因为此刻的土德,已经代表了王莽篡汉的动年代,遭人仇恨和唾弃,无论如何不能用。
郑玄看看襄楷,又担心地看看空的大帐,犹豫了半天,才慢慢说
:“我研习经文多年,几乎读遍了今、古文经学的所有典籍,发现《世经》在上古帝王排序上的确有问题。”
“孝武皇帝确立大汉为土德的时候,采用的是以黄帝为首的帝王排序,其依据是《国语》、《五帝德》、《帝系》、《吕氏秋》和《史记》,这
排序和战国时邹衍开创‘五德始终说’时的古代帝王排序是一样的。而光武皇帝确立大汉为火德的时候,采用的是以伏羲为首的帝王排序,其依据是《世经》篇中古代帝王次序和相对应的五德,其主要
是《淮南
》、《庄
》、《易传》和《战国策》。”郑玄解释
“由于《世经》
现的年代和王莽篡汉的年代几乎一致,所以从某
意义上来说,它可能…”
“所以…”郑玄最后郑重地说“朝廷突然决定定都长安,虽然有各
各样的理由,虽然这些理由都牵涉到大汉兴亡,但国都太重要了,它关系到社稷的命运,汉祚的兴衰,不能有丝毫的轻率,需要有无可辩驳的理由。而最
本的理由,就是决定社稷兴亡更替的‘五德始终说’。定都长安必须要以‘五德始终说’来作为它最权威的解释,让天下人都信服,都能
切
受到大汉重振的希望。”
郑玄、襄楷坐在角落里沉默不语,皱眉不展。
襄楷张地
了一
气,轻轻
了一下
“不过,《世经》篇中古代帝王次序和相对应的五德已经
传了两百多年,它的权威
无可置疑,汉承火德也是无可辩驳的事实。”
李弘蓦然狂喜,几步走到郑玄边,恭敬地说
:“请先生说说。”
第二卷世豪雄篇第十章问鼎中原第二十七节
光武皇帝定都洛。大汉承继的是火德,洛
有
,
能克火,为了求得吉祥,光武皇帝特意将洛
的“洛”字改成了“雒”
“那就行了。”李弘缓缓说“你们看,现在大汉倾覆在即,社稷摇摇
坠,事实证明大汉承继火德显然是错误的,否则大汉怎么会走到这一步?难
大汉当真要败亡吗?不会,大汉依旧会崛起,所以大汉应该承继的是土德。”
郑玄和襄楷面面相觑,瞠目结。
“那么,当年孝文皇帝、孝武皇帝确立大汉为土德的古代帝王排序和其所对应的五德是否可信?”
“为什么要定都长安,我刚才已经详细说了。”李弘站在郑玄和襄楷面前,严肃地说“你们暂时把‘五德始终说’放到一边,仅就长公主和朝廷提
的这些理由,你们是否认为定都长安比定都洛
更有利于大汉中兴?”
“那么,当年光武皇帝是否下诏说,孝文皇帝和孝武皇帝确立大汉承继土德是错误的?”
《世经》是本朝大儒刘歆所作,班固大师在编纂《汉书》时把它完整收录于《汉书律历志》中,正是为了向世人说明大汉承继火德的依据。上古帝王排序传了两百多年,要找个理由说它是错误的,可能吗?
本朝大儒刘向、刘歆父据《周易说卦》中“帝
乎震”一语,
照五行相生原理重新排列古史次序。在《世经》一书中,他们从神农、黄帝开始推算
汉为火德。王莽篡汉时,就是依据《世经》的说法,认为汉为尧后,为火德。王莽为舜后,为土德,依照五行相生之理,土德要取代汉的火德,意在重演尧舜禅让的故事。
郑玄和襄楷脸骤变,目瞪
呆地望着李弘。
李弘犹豫了片刻,郑重问:“如果孝文、孝武皇帝是对的,大汉的确应该承继土德,那么定都长安之议是否能得到拥护?”
李弘神情凝重,背着手在大帐内来回踱步。
“当年,王莽非常欣赏和信任刘歆,拜他为国师,盛极一时的禅让说的发起者和支持者就是他。”郑玄望着案几边的昏黄烛火,娓娓来。
土德。孝武皇帝依据鸿儒董仲舒在《秋繁
三代改制质文篇》中提
的三统说,确立汉为土德,并写
汉律。
夜已经很了,大帐内烛火摇曳,李弘孤寂的
影在或明或暗的烛光里徘徊游移,彷徨而忧郁。
郑玄大概觉得后面的话说来极为不妥,所以说了一半不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