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主执意不从,天子和朝廷休想走出晋阳。”
傅干和王凌显然无法控制情绪,拟写的奏章总是有一股咄咄逼人的味道。刚性太强不利于说服长公主,所以大将军请出了蒋济。
蒋济总算明白了事情的始末,他稍稍考虑了一下,一挥而就,洋洋洒洒,甚为精彩。
大将军对奏章极为满意,一字未改,让八百里快骑连夜送到晋阳。
**
八月底,晋阳。
长公主不待看完大将军的奏章,粉脸就气得通红,神情极其愤怒。
大将军对朝廷的决定没有做出任何回应,他在奏章中只提出了两个建议。
考虑到天子将来要承担中兴大业,要重建大汉昔日的辉煌,所以从现在开始就要让天子在战火中磨炼,在苦难中成长,要让他像孝武皇帝、光武皇帝一样,坚忍不拔,勇猛无畏,为将来成就盖世伟业打下坚实基础。
大将军建议天子即刻奔赴洛阳战场,指挥大汉将士奋勇作战,而且从此后,每逢大军出征,天子必定亲征。有殿下和诸位大臣坐镇京都,有天子和大汉将士征伐天下,中兴大业何愁不成?
接着大将军又说道,考虑到天子常年在外征伐,不能荒废学业,所以特举荐邯郸学堂大祭酒郑玄、太傅杨彪、光禄勋张燕、龙骧大将军赵云、中书监田畴、凉州刺史贾诩、大将军府长史傅干和自己共八位大臣为“天子师”天子在京时,由郑玄、杨彪授课,天子征伐时,由自己和其余六位大臣为其授课。
这两个建议不足百字,但理由却有数千字,把天子御驾亲征的好处说得天花乱坠。
长公主看完大将军所提的两个建议后,抬手就把奏章砸到了地上“传旨,急召众臣到凤凰池议事。”
凤凰池气氛紧张。
大将军的反击未免太离谱了。
让天子到洛阳,说得好听一点叫御驾亲征,说得不好听就是挟持。
拜封八位大臣为“天子师”说白了就是给天子准备实力。郑玄大师的弟子遍布天下。杨彪出身关西杨家,杨家是本朝四世三公的大门阀,门生故吏数不胜数。大将军自己就不用说了。张燕过去是黄巾军大帅,而目前北疆军中出身黄巾的将领占了大多数,得到了张燕的支持,也就等于得到了他们的支持。贾诩是凉州人,文武双全,智谋出众,有他教诲天子,将来大汉的边疆估计是寸土必争了。赵云、田畴、傅干年纪都不大,等到北疆老一辈的不在了,他们还一样能帮助天子支撑大局。
大将军早早为天子筹备实力,看上去很正常,其实就是警告长公主,制约长公主,为将来天子主政铺平道路,不过,更严重的问题在后边。
天子虽然今年只有五岁,但他是大汉的天子,代表的是大汉皇权。天子御驾亲征,和大将军在一起,部分皇权随即被大将军控制了,这样一来,大将军不但无需交出兵权,反而把长公主手上的皇权抢去了一部分。
大将军雷霆一刀,正中长公主和朝廷的要害。
同意还是不同意?如果同意,长公主和朝廷随即陷入被动,将来事事都要受到大将军的掣肘。如果不同意,事情难以预料,因为大将军现在被激怒了。虽然长公主和朝廷一直竭力避免出现这种情况,但随着局势的发展,矛盾的激化,激烈的正面冲突还是不可避免地发生了。
第二卷乱世豪雄篇第十章问鼎中原第七十节
大汉建兴五年(公元201年),九月。
九月初,洛阳,上林苑,大将军行辕。
长公主书告大将军,再一次重申了把天子和朝廷尽快迁到关中的诸多好处,希望大将军能以中兴大业为重,即刻调整攻击洛阳的策略,把主要兵力投到洛阳外围战场,在荆州、豫州○州和青州一线部署重兵,以阻挡叛军的反击,把洛阳之敌彻底困死。长公主认为,此策虽然延长了攻占洛阳全取中原的时间,但可以减少军队的损失,减少朝廷财赋的支出,更能对南方的叛军造成极大震慑,为尽快平定天下取得最大优势。
丞相蔡邕和大司农李玮也各自写了一封长信,从当今天下局势,朝廷财赋等各个方面做了详尽的解释,最后都表达了一个相同的意思,攻击洛阳的策略必须服从于大汉国政策略,这关系到天子和朝廷的威仪,关系到中兴大业的整体利益。
长公主、丞相蔡邕和大司农李玮对大将军建议天子御驾亲征一事只字未提,显然还是想做最后一次努力。
大将军召集北疆众将军议,把长公主要求北疆军调整洛阳攻击策略和朝廷即刻开始迁离晋阳的事详细说了一下,征询众将的意见。
李弘的话刚刚说完,麴义就站了起来“大将军,你有没有把当前的局势对殿下和朝廷解释清楚?现在平定天下的重点不是攻克洛阳,也不是南下平叛,而是西进凉州平定羌人之祸。西疆不平,关中就不稳,关中不稳,大军就无法集中力量南下平叛,最后很有可能演变成南北对峙之局。大汉将陷入长期的分裂。大汉分裂了,社稷摇摇欲坠,还有什么中兴可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