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然也是想给我们一个台阶下,希望我们把事情圆满解决了。”
“颜良将军呢?”筱岚问道“他会同意吗?”
“栖之(杨凤)、黑子(王当)等人都在袁耀手上,子善(颜良)不会不考虑后果。”张燕说道“朝中除了奉先(吕布)坚决要求诛杀叛逆外,其他人都不想血染长安。大将军的意思很明了,我们也没有必要犹豫了。”
“大司马的意思呢?”筱岚望着徐荣问道。
徐荣仰天长叹,双手紧紧蒙住了脸“大将军病情加重,都是给我们气的。三万多将士,就这样白白死了,他恨啦…”
“这也是没办法的事。”筱岚苦叹“正因为三万将士的死,提前激化了朝堂上的矛盾,造成长安大乱,迫使大将军不得不把长公主留在晋阳威慑大漠。如此一来,长公主就不得不提前还政。长公主退到了幕后,又做了大将军夫人,实力霎时跃上巅峰,从而迫使朝堂各方不得不互相妥协,以便应对因为大将军的死而导致的各种可怕后果。朝堂各方妥协了,齐心协力拱卫小天子,社稷才能稳定,大汉才能继续走向中兴,这是好事嘛。”
“不管怎么说,三万将士都没有白死,他们用自己的生命化解了长安的种种危机,给大汉的中兴奠定了最后一块基石,他们居功至伟。”
张燕笑了,笑得很悲苦,很凄凉“筱岚,算了,算了…”他连连摇手“你想怎么办就怎么办吧。你还有什么要求?”
“大将军病重,不能理事,必须有人代替大将军主掌兵权。”筱岚正色说道“现在吕布将军走了,杨凤将军败于南阳,有资格代替大将军主掌兵权的只剩下玉石将军、赵云将军和颜良将军三人。过去大将军有意让赵云将军出任大将军一职,所以…”
“现在时机不合适,暂时还是等一等。”张燕想了一下,摇摇头“不管让谁出来代替大将军,都会动摇军心。”
筱岚望向徐荣。徐荣低着头,没有任何反应。
“兵权的事至关重要,关系社稷安危,怎能耽搁延误?”筱岚郑重说道“大将军不再是个官职,它是大汉的荣耀,是大汉的传奇,大汉从此再也没有大将军这个官职了。”
张燕明白了,徐荣也明白了。
“奏请陛下,拜赵云将军为骠骑大将军,领大将军事。”徐荣仰天悲叹“再奏陛下,本朝不再设置大将军官职,大将军是个人,是我大汉的英雄。”
**
十月上,关中,杜陵。
崔安把绢书递到烛火上烧了“诸位大人还有什么疑问吗?”
袁耀、黄猗、陆勉、子率、郑宝、刘询、郭援等人尚未从极度的震惊中醒悟过来,一个个呆若木鸡。
“袁耀大人虽然名义上被你们挟持着,但长安人都知道怎么回事。”崔安笑道“不过没关系,谁都没有证据证明袁耀大人参予了叛乱,所以你们不用担心他的安全。另外,你们的家眷也很安全。丞相大人修改了刑律,废除了连坐,即使犯了重罪十条,也不会连坐,因此你们的家人也不会有事,你们完全可以放心南下,和我一起投靠襄阳。”
“你也去?”黄猗惊讶地问道。
“当然…”崔安大笑“我公然反叛,就是想让你们放心,如果朝廷诛杀你们的家人,那么我的兄长崔琰、崔林也跑不掉,是不是?”
“我和徐庶、石韬是挚交,有我这层关系,再加上你们在南阳大战中给予荆州人的帮助,襄阳一定会收留我们。如此一来,我们就有机会夺取南阳和襄阳,将功折罪,将来我们还是大汉的功臣,我们还能像过去一样享受荣华富贵,是不是?”
郑宝恨恨地骂了一句“一帮无耻的小人,老子如果还能回长安,一定杀了他们。”
“那是将来的事了…”崔安笑道“现在的当务之急是,立即撤退,撤出关中,出武关,投奔襄阳。”
第二卷乱世豪雄篇第十二章旌旗未卷第五节
杨凤、王当、梁百武、寥磊、袁耀等人安全回到长安。
杨凤由于耽误了治疗,伤势比较严重,大司马徐荣、太尉张燕匆忙赶到府上探望。杨凤怒气冲天,咬牙切齿,痛骂李玮“非我北疆之人,不能统率大军,但李仲渊为了一己之私,竟置社稷于不顾,执意要让袁耀出任豫州军统帅,结果酿成南阳惨败之祸。”
徐荣和张燕沉默不语。
“你们两个也有责任,面对李仲渊的进逼,一味纵容忍让。”杨凤气得头撞病榻“我恨啦…你们为什么要忍让?为什么?我宁愿死,也不愿意回到长安…”
“大将军不行了…”张燕连连摇头,无奈之致“我们能怎么办?目前形势下,除了退让和妥协,还能怎么办?”
“大将军不行了…”杨凤惊骇地睁大眼睛“谁说的?他不是病重吗?他怎么会不行了?”
“大将军太累了。他常年征战沙场,为国事殚精竭虑,夙夜不寐,终于积劳成疾,得了胃脘痛的毛病。中原大战的时候,他曾倒下过一次,但那次华陀大师及时赶到,挽救了他的生命。”张燕悲痛欲绝“胃脘痛其实毛病不大,就是脾胃虚弱,是因为常年劳累,忧思过度引起的。所以当年华陀大师一再说,要静养,不要再上战场了,但大将军根本不听。此次出征西北两疆,大军从西杀到东,长途跋涉一万多里,非常艰苦,他和将士们一样,只能吃生冷食物,只能茹毛饮血,只能踏雪而行。西海大战,北风凛冽,风雪呼啸,他竟然不听劝阻亲自冲上战场厮杀,结果身负重伤。他太倔强了,他把自己的生命当儿戏,旧病怎能不复发?现在好了,他倒下了,中兴大业也完了。”
“真的不行了?”杨凤绝望地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