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三章朝lou三上(2/2)

于是,河北大地在经历了长时间的纷后,随着张金称自封为王,卫文升“凯旋”西归后,居然难得现了数个月的安静局面。官府和贼寇跟着一条漳犬之声相闻,弓弩却不互相往来。

可以说,从四月到六月,这两个来月是很多百姓近五年来过得最舒心的日。田间有粮,心中有梦,梦里边还隐藏着平安躲过世的希望。除了极个别隐藏在百姓中的官府密探,他们的睡眠是越来越少,噩梦越来越多。白天为了不让人看破绽,他们得和百姓一除草间苗,把自己累得臭死。到了晚上,还要和自己心里仅存的那儿良知斗争。程名振是个贼,官贼不能两立是不假。但多几个这样的贼,天下不就太平了么?即便官军过河,将程贼所三县都平了,百姓们的日会比现在好过么?未必吧,至少河对岸很多地方,农夫们上缴官府和乡绅的地租,远远超过了贼军赊借粮后所收的本钱和利息。

但佩服之余,百姓们心里也慢慢涌起了一儿疑惑。那就是“好汉爷”们到底从哪来的粮下平恩、洺、清漳三县的百姓虽然还不是很多,但加在一起也有四五万,就算其中一半是自带粮过来的,另外两万多张嘴也得吃东西不是?城外开垦了那么多荒田,就算洒得全是不值钱的懒庄稼,糜、荞麦和萝卜,也得想办法不是?可众好汉们几乎有求必应,无论谁借,只要能找到两家保人就肯借给。仿佛府库里生了聚宝盆,粮源源不断搬不完!

大伙之所以这样想,并不是怀疑亲见到的事实。而是唯恐哪天程大少爷被吃穷了,借光了,带领属下拍走人。那可就把所有百姓全坑苦了,大伙连第一茬庄稼还没到手呢?娶妻生,开枝散叶的梦不过刚刚开了个,如果转就如烟而散,当初又何必给大伙这个梦的机会呢?

“什么世啊,官府向贼人钱粮!”有人捶顿足,痛心疾首。

他们慢慢地开始适应新的生活,也慢慢地认同了土地的统治者。尽这些统治者是一伙不折不扣的叛逆。在百姓们中,提起“好汉爷”这三个字不再完全是恐惧,而是带上了一由衷的钦佩。不刮地,不抢粮,不拉女人,还能秉公执法,抑恶扬善,让大伙彼此之间即便发生了矛盾也能找到评理之。这样的绿林豪杰,能不称为是好汉么?

“玄成所谋之,远非我等所能企及!”同样跟贼人有着不共天之仇,贵乡县丞魏德却对“养贼”之举不怎么抵。相反,在悉了事件真相后,他非但没有像某些聪明人预料和期盼的那样拍案而起。却是调整了署,将临近平恩各县的郡兵都撤了回来。

这些困惑和迷茫很难隐藏得住,往往透过送往郡城的密报,字里行间便表现了来。武郡的个别官吏见到后很气愤,私下里都认为是郡守府长史魏征行事考虑不周,本想挑拨鹿泽群贼内,不战而灭之,谁料到却养一伙更大的贼来。唯有他们这些级别足够的官吏知,程贼名振的仓库里边本没有什么聚宝盆,所有赈济给河对岸那些民的开销,还有程名振麾下那些兵的日常供给,实际上都于清河、武、魏、武安四郡的官仓。是四郡的官府和大为了避免贼人找上门来,暗中支付了大笔的保安费给张金称。程名振便是双方接的中间人,所有运往鹿泽的粮和细,都由此贼从中经上一手。而武郡守府长史魏征,便是这个钱买平安办法的首倡者,积极参与者和主事者,每月都跟张金称、程名振等贼有书信往来。并且跟程贼名振攀上了同乡,经常在信里边称兄弟。

担忧归担忧。可程某人的恶名在外,冒险来到三县讨生活的百姓谁也没胆凑到县衙附近去打探自己最关切的消息。前的生活就像海市蜃楼,一切都是那样好,一切都好得如同虚幻。令人不忍心去碰,唯恐一碰便如冬日屋檐上的冰凌一样支离破碎。唯有一不用打探也可以去确认,那便是程名振麾下喽啰兵的战斗力非常悍。特别是那些驻扎在县城大校场,不参与开荒屯垦,却日日训练不缀的“锐士”简直个个都如狼似虎。远的没法比较,近几个郡县,无论是杨白麾下的乡勇,还是魏杠麾下的郡兵,一对一拉来肯不是个儿。即便是两个打一个,甚至三个打一个,只要拉开了架势打,最后输赢都很难确定。

这也在无形之中加了百姓们的安全和归属。值此世,谁不希望跟上个刀领讨生活。程名振麾下战兵越能打,河对岸的官府越不敢轻举妄动。而河对岸的官府越不敢轻举妄动,大伙的小日便过得越安稳,越不用担心地里的庄稼收不到自己的仓库中。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