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静一静,然后就在这竹园读书。”
又拿起,却是和刘峻差不多同一时代的名士刘勰所的《文心雕龙》,虽是拓本,但却拓印甚早,也非常珍贵的名著。就连杜如晦,也是只闻其名,未见其书。只这两本书,就让杜如晦惊讶不已,对李基的
官,也随之改变。
“多谢杜大哥!”
可杜如晦手里的这本世说新语,却是梁朝时经由刘峻作注之后的孤本。刘峻生活与梁齐之间,大约是公元500年以后。当时正于最为混
的时代,朝代更迭频繁,战事不断。所以刘峻作注之后,总共就雕版印刷
五百本,其中许多本已毁于战
之中。
,更讲。
四次,又被爆了四次…唉,兄弟们扎起,咱反爆回去吧。
甚至说,只要言庆对外说他想要求学拜师,会有一帮
名士过来。
从一开始的咏鹅,到之前的‘无竹令人俗’,他几乎是见证了言庆的成名之路,自然不会对言庆轻视。甚至,在经历了一连串的打击之后,杜如晦甚至生
了不愿和言庆比试的心里。这一
,从他抛弃以前对书碑的痴迷,开始攻经史可见端倪。
这个人,不简单啊…“小妖,你以后有什么打算?”
一个无名无的先生,居然是当世神童郑言庆的老师,传扬
去,对言庆并无好
。在杜如晦看来,言庆应该请一个名士,或者当朝权贵
老师才是正确的选择。
言庆“杜大哥,我此刻思绪已
,想一个人静一静,咱们可否以后再谈?”
杜如晦笑:“这样也好,窦家学舍里的那些先生,只怕也教不动你。我整日在家读书,也觉得烦闷。有你
伴,也是一件妙事…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你我正可相互
。”
这本书的发行量并不大,市面上通的,大都是拓本。
但杜如晦也只能这样想想。
连杜如晦的祖父杜果,手里也只有一册拓本而已。
见言庆很难过,他于是在那堆书卷旁边坐下,随手拿起了一本,翻了两页。
你老师虽走了,可是却留下这许多珍贵的书册,无疑是对你期许颇。小妖,
一下下就好,莫要
的太久。否则将来你老师知
你这般情况,心里岂能快活?”
“咦,居然是世说新语?”
这李基手里,居然存有孤本?
可杜如晦也看得,言庆对那个李基先生,似乎非常尊重。这
事情,他不好说的太多,但内心里并不代表他能认可李基这个人。如今,李基走了,对言庆来说并非坏事。如果言庆趁此机会,拜
某位权贵名士的门下,日后定然会飞黄腾达。
郑言庆拱手一揖,杜如晦捡起一本世说新语,颠
颠的走了。
虽然他年纪小,可这名气却远超过了杜如晦。杜如晦对言庆的妖孽,再了解不过。
杜如晦忍不住惊呼声。也许在后世,世说新语算不得什么贵重的书籍,但对于隋唐之
,印刷术并不发达的年代,每都显得非常珍贵。世说新语是南朝刘宋宗室,临川王刘义庆组织人手编纂而成,记载汉魏以来名士贵族的奇闻异趣。
在杜如晦的心中,早已把言庆当成了同等次的人。
“恩,如此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