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走他们的老路,内部平定,百姓富裕,但是最终也难免论亡于外族之手。在帝王制度下,没有更完美的选择,他只能选择对他来主最合适的选择。
仔细想来,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这位官家汲取前人的教训,以文治武,并没有错,而且这种政治模式正是现代发达国家最常见的政治模式,这位官家的方向并没有错,只是…如果不是矫枉过正,控制军队的方法更加先进、合理一些,宋的国运应该会更长久吧。
杨浩并不相信以中原人的文化底蕴和地理形势,出一个明君,想一个万全之策,从此一个封建王朝就能国运昌隆,千秋万秋。但是他现个宋人,总是盼着自己所处的国家能更加强大、更加强久一些。
思绪飘移了一阵,他的目光又落到密扎上,被两桩轶闻吸引住了。
其中一件事,记得是当今皇上赵匡胤和当朝宰相赵普赵相公同游于京城,官家行至朱雀门时,忽然指着城门土的“朱雀之门“四个大字问赵普:“朱雀之后,为何要加一个之字?”
赵相公道:“之者,吟助语气之词。“
赵匡胤便嘲弄地一笑,说道:“之乎者也,助得甚事!“弄得赵相公尴尬不已。
这桩事记得有鼻子有眼,据说是当时侍候近前的小黄门当作笑话传扬开的。看到这里,杨浩心中不觉一动,以此分析,恐怕这位大力提倡文治的开国皇帝,骨子里其实是看不起文人的,只不过他深知武人掌权之害,不得不借重文人来压制,然而这并不能抵消这位倚仗武力一统**的马上皇帝对文人的轻视。
再往下看,杨浩又看到一桩有关武人的趣事。虎捷左厢都虞侯、领利州观察使党进,骁勇善战,但目不识丁,朝中臣子出征上任之前都要上朝向皇帝辞行,官家知道这位爱将不识字,特意免了他的致辞,可他却不同意,他的幕僚只好把致词写在朝芴上叫他背熟。
不料,这位党大将军上朝后,一时紧张,背好的词儿忘个精光,便跪在官家面前,瞪着一双大眼一言不发,看得官家和满朝文武莫名其妙。吭哧憋肚半晌,党大将军突然想了一句词儿,大声说道:“臣闻上古民风淳扑,请陛下多多保重。”
这两句词儿风牛马不相及,完全毫不相干,他一说出来,满朝文武笑得前仰后合,整个朝堂的威仪一扫而空,就连官家也笑得打跌,几乎从龙椅上掉下来,可是官家并未怪他失义,相反,因为爱他直朴,反而更加宠信,如今因战功彪炳,已官至彰信军节度使兼侍卫马步军都指挥使。
彰信军节度使是虚职,这侍卫马步军都指挥使却是实差。侍卫马步军,那是皇帝的侍卫亲军,分为侍卫马军和侍卫步军,党进兼此双职,那就是说,整个京城的侍卫司全都交给了他,这在一向忌惮武将掌兵权,喜欢搞分权制衡的赵官家来说,可是一桩异数。
这位官家,到底喜欢文官还是武将,喜欢什么样的文官、什么样的武将?
杨浩反复思量,唇边渐渐露出一丝会意的微笑。
“大人,汴粱城到了。“车厢外忽然传来穆羽的禀告声,姆依可被惊醒,一咕噜爬起来,这才发现自己睡着了,身上还披着一条毡子,不禁向杨浩腼颜一笑。
杨浩将手中密札尽皆交付于她,吩咐道:…马上烧掉。”
然后向车厢外扬声说道:“进城,寻一处馆驿先行住下。“
大街上,两个身着隶衣、身姿曼妙的女子堪堪行过,望着已经驶过去的车子,其中一个少女不禁“臆”了一声,站住脚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