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外就不一样了,在他们眼中,华夏只是一个提供廉价的劳动力以及一个庞大的市场,他们来华夏的目的,就算追逐利润,最大限度的利润,至于华夏有什么损失,显然就不在他们的计划当中了。这些,华夏的官员不是不清楚,可是,基于种种原因,他们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
现在,华商的重心转移了,那些个外商总算有种熬出头的感觉了。于是,在华夏官员的眼里,原本知情知趣的老外们,似乎也逐渐变得不是那么乖巧了。不但以前的一些个孝敬逐渐减少,而且很快他们就发现,没了海外华商们的搅局,老外们的胃口也越来越大了,逐渐向李刚所熟知的前世那些个做派靠近的趋势。只不过,和前世不一样的是,华夏的官员已经被海外华商们养刁了胃口,根本就不吃老外这一套。
可惜,形势比人强,老外一向善于抓住一切机会。刚开始的时候,由于有着华商的存在,他们只能捡华商吃剩的汤喝喝。不过,即便是这样,加上华夏的一些优惠政策以及华夏低廉的劳动力,他们依然大赚特赚。当然了,他们永远不会知足就是了,对华商手里掌握的各类资源眼红得不行。那时候,正是华夏zf和海外华商的蜜月期,他们就算有什么想法也只能忍着。
不过,这些个老外也都不是省油的灯,很快他们就发现了一个可供他们利用的破绽。那就是,华商们的联合,可以说是断了华夏大部分官员的财路。这个发现让他们兴奋起来了,毕竟利用好这一点,他们不但可以从华夏获取包多的利益,说不定还能够使得华夏官员和华商之间的隔阂扩大,方便他们行事。毕竟,华夏和海外华商之间的关系如果一直保持这种良好的状态,他们在华夏的利益想要达到最大化,基本上就是白日做梦。
宝夫不负有心人,华商或者说是李刚的愿望过于美好,在初期华夏迫切需要华商们的投资的时候,华夏不得不忍受下来。而在经济形势稍作好转之后,双方的矛盾虽然还没有达到‘不可调和’的地步,但也不复当初双方蜜月期的那份默契。再加上,老外们时不时的插上一脚,终于,华商们无奈的淡出华夏,把投资重心移到了海华。不过,话又说回来,如果不是所有华商觉得还有一个退路,那就是投资环境以及劳动力都不弱于华夏的海华存在,他们也不会死死的抱成一团,坚持着一些在老外们看来简直是一些不知所谓的东西。大部分人,肯定会在局势还没有达到完全无法调和之前,不再坚持改为迎合以求能够继续在华夏进行他们的投资。
有那么一部分真正的好官,在海外华商们大举撤离的时候,全都是忧心忡忡的。他们十分清楚,这些海外华商和老外们有着本质上的不同,现在他们大举撤离,往大的方面说,那都是华夏改革开放的失败。不过,自从邓老退居幕后之后,整个华夏军政两方面的基层,对海华都有些若有若无的排斥。甚至连这一届的高层,也有着这种趋势,如果,他们不是顾忌着邓老他们的感受,甚至会明目张胆的排斥吧。对这,他们当然十分清楚,只不过他们也无能为力,只有留下深深的叹息。
当然,有人失落也就有人高兴。对于另外一部分人来说,这简直就是天大的利好消息。在他们看了,这些华商简直就是捞钱的绊脚石,如果没有这些华商,他们肯定是钱途无量。要知道,以前有着华盟的干扰,他们也就只能在老外上面敲敲边鼓,毕竟要想华商们无话可说,也只有这些老外还有那么一定实力了。可是,现在不一样了,没有了这些惹人厌的华商,他们完全没有那么多的顾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