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二百二十六章永绝后患(2/2)

李临珐的这一席话实是救免三王一死的唯一理由,而且乍一听来也颇合情理,然而,我却清楚地认识到,这不过是李临珐在事急之下,为救忠王父的权宜之策:假如现在我免除了三王他们的死罪,依照忠王和广平王的心智和人脉关系,他们以后完全可以借助某个机会东山再起,重新成为大唐的自由人,甚至恢复一些官爵!我虽不惧,但却很可能再次成为我大唐发展的一个绊滞石!嗯,权衡利弊,实不如就此绝了日后一分可能的不安定成分!

辰时初刻时分(上午七多一),我登殿而坐,满朝文武照我昨天所下的诏令,也纷纷鱼贯崇政殿。迅速地分立于两旁排列,来辅佐我理政事。

亲切。我连忙起洗漱,准备在崇政殿升座理政。

忠王父苦心经营朝彤数载,曾数度险些登上皇太之位,人脉关系及威望绝非那寻常王爷可比!只不过因为我才智绝,威信日重,且又是玄宗皇帝所亲立的正统传人,所以我才得以安坐皇位,否则,在朝地重臣之中,必定有暗暗勾通联合忠王,以谋颠覆我的人!

我一扫崇政殿中文东武西的众多臣下,沉肃地说:“如今二王之已平,祸首俱已受缚,算是暂解了我大唐危困张的局面!而忠王、永王及广平王这三个叛王,给我大唐所造成的损失却是大的,我大唐玄宗皇帝由此大行!朕因此决定,赐鸩于这三个叛王!诸位卿家以为如何?”在大唐的礼制典法上,虽然这三人罪有应得,但我要一举鸩杀三位宗室王爷,却也应该事先向朝中的重臣们通报一声,征询一下他们的意见。

如今这情势,若说是囚禁废黜三王,群臣之中倒是丝毫没有敢提任何意见的人,但一闻得要鸩杀三王,那与忠王父非浅的国戚重臣们,心下都不由一凛。当日在战场之上,即连忠勇豪直的皇甫惟明都曾动过为忠王父求情的心思,何况一些大分心思只放在关系上,依然讲究门阀的国戚重臣们?

随着我的言语,殿下的气氛为之一肃。理来论,这本是个很简单的问题,三王起兵叛,惊圣驾,致使圣上崩驾于逃的途中,于情于理这三王都该是死罪无赦的!但是,若只是永王倒还好说,问题是忠王父也涉其中!

“陛下!臣以为,这三王的确是罪大恶极不容赦恕!不过,大行皇帝晏驾未久,何忍再行鸩杀先帝的嗣呢!因此,依臣愚见,不若削其封爵,囚禁于牢!如此既能他们罪有应得,又可避免行鸩杀先帝的嗣。不知圣意如何?”这班奏言的大臣,我认得是皇族宗亲李临珐。中土自魏晋以后设有太庙令及丞,而我大唐则不设太庙署,以太庙之事归宗正卿,李临珐就是主皇族事务的宗正卿。李临珐此话一,立即有三四位大臣班附议。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