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三百五十八章兵临楚州(2/2)

刺史府中,我居于厅堂之上,郭仪,李光弼、赵修、李思成、员俶、岑参、适、张成德、姚士泉侍于两侧。

为地方最军政长官的李光弼土前躬禀报:“启禀万岁,微臣自得令旨,帘筹办船舰,不敢稍有懈怠,日前已番数整务完毕:主力楼船十艘,一般楼船五十艘,海鹘船三百六十艘,斗舰五百艘,艨艟四百艘,走舸及游艇各十艘,可载十万余兵及一月的粮草,不知圣意以为如何?”这李光弼如今年纪刚逾四十,正值壮年,当日我之所以任他为东海经略使,除了他在历史上的盛名外,再就是他曾临海而居,颇为熟知海战事务。虽然此去东瀛有任沃兴在九州岛接应登陆,应该没有海战发生,但听李光弼此时从容报来船舰的数量及置,他依然是本着正规的海战编制。

当下,群臣参拜完毕,一众官员簇拥着我的车驾走向楚州,除了我所带的三百亲卫外,豹骑、骠骑各二万的人在楚州城外就地驻扎军营。到至刺史府,众官再次恭请完圣安,我吩咐东海经略使李光弼、东海经略司防御使张成德、楚州刺史姚士泉留下,余下一地方官员各归其所。因为在不久后又将有后续的六万人到来,我命令他们务必保证自己所负责的事务没有任何纰漏,众官恭奉我的令旨而退。

它扼淮牵运,既是南漕北运的重要枢纽,也是南船北、辕楫替之地,可算是整个大唐的漕运指挥中心、漕船制造中心、漕粮储备中心、河治理中心和淮北盐集散中心!引着无数海内外商人,都远涉重洋到此贸易。时楚州有新罗坊,即为新罗商人聚居之地。城边的运河里,过往的船只众多如梭;城内则呼买喝卖,更是繁盛非常。据我所知,二十多年后生的白居易在诗中,更盛赞楚州为“准东南第一州”由此可见楚州繁盛之一斑!

我望着自己岳翁昔日手下的心腹将,微微一笑,温颜说:“李卿辛苦了,一俟西南安抚司与唐北安抚司的兵齐至,朕便要跨海东征,李卿一定好船舰随时可以发的准备!”李光弼恭应一声,躬退侍一旁。此次东征事宜,东海经略司专门筹备船舰和手,只是负责兵粮草的输送任务。至于东征兵何时东征跨海,因为需要视情况而定,为了能够及时把握住好的兵时机,我只能这么吩咐了。我转目岑参、张成德和姚士泉问:“所谓‘兵未动,粮草先行”调拨到楚州的粮草一定要保证没有任何纰漏,必须保证充足的粮草和畅通的粮!三位卿可有什么为难之?“岑参负责督办粮草及后勤事务,张成德为东海经略司防御使负责着治安防卫及平灭敌寇的事务,而姚士泉则是地方上的行政首脑,我当然要提一下。面对我的问询,岑参三人连忙躬上前,表示一定保证粮草的充足和粮的畅通。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