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怎么办呀!家里也用不了这么多,快拿回去些。”作势就要给文定。
文定不接受说道:“您放心我还留着些,我在外面还会有的。家里开销起来比较大,三弟、四弟还要上学堂。”
李氏又说道:“那也用不了这么多呀!你一个人在外面不多备点钱防身如何是好。”
文定和母亲算计道:“二弟也快十六了,在我们这儿,这样的年岁也不算小了。您先和叔父合计着把家里的房子在周围多建个几间,来年有合适的就给他办了。有眉目了,就叫他给我去报个信,我再拿些银子回来。”
李氏笑道:“你都还没有办呢!他急个什么。怎么样,在外面有中意的没有?”
文定笑着说道:“您又在取笑我,我还想着多干个几年再说呢!
呵呵。”
“哥,哥,李勇表哥来说外公、舅舅他们叫你过去。”二弟跑着进来。
文定对李氏说道:“娘,您过不过去呀?”
李氏回道:“我白天才去了的,现在还要收拾收拾,你和弟弟去吧!”
文定便与二弟柳以定随表哥李勇往李集去了。
踏着夜色文定带着弟弟以道,跟表哥李勇一起往母亲的娘家李集走去。
文定的母亲在她们家里排行第七,而李勇的父亲则是家中的老大,所以虽是他们的表哥,年岁却比他们大的多。文定在家是老大,今年也不过十七岁,而李勇已经是快四十的人了。
打小李勇便处处照顾文定他们,文定记得小时候自己随娘回李集看外公,外公、舅舅看他来了都十分的高兴,赶紧让表哥去鱼塘里抓了一条活蹦乱跳的鲤鱼给他吃。
哪知道文定小时候除了喜头鱼外什么鱼也不吃,当时大家都已经上桌子了,而外公看到文定始终不动那条鱼,便奇怪的问他为什么不吃鱼?当得知原因时,连忙催促刚拿起筷子的李勇又去鱼塘里,特意捞起一条喜头鱼做给文定吃。
虽然现在经过了世故的洗礼后,文定不再那么挑食了,然而只要是文定回外公家吃饭,桌子上必定会有一道喜头鱼。
在外公家里外公和舅舅都最是喜欢他,不但以定他们几个弟弟及不上他,就连李勇他们兄弟几个,以及他们的子女也没有文定受宠。
这个市集之所以叫李集,是因为这里原本是李氏宗亲群居而成的。
除非是花上半天的工夫去汉阳县城,不然这个附近唯一的市集,便是周围的百姓们购置必需品与交换收成的地方。
虽然后来慕名而来居住的外姓人也越来越多,而且在很大程度上使李集更加的热闹,然而李集的主事者都还是李姓之人担当。
文定的外公李普吉一家在李集也算得上殷实的住户,家中有几亩良田,自己还一直在李集中从事各种生意。
在乡下,家里子孙多,就代表着自己家在周围说话的份量重,一般人都不能轻易的忽视你的存在。而且李普吉的子孙中也没有那种败家的后生,所以不论是在李集中还是李氏的宗族中他都很有地位。
老人家今年已经将近七十了,与大儿子李传方,也就是文定的大舅舅一家住在李集一座三进三出的宅子里,其他的几个儿女也大都住在其附近。
李勇引着文定跟以定还没进李家的大门,就看到李勇的儿子李篱跑了出来,叫道:“爸,小叔,以定叔你们可到了。”
李篱的年纪要比文定还稍微大些,而且也已是快做爹的人了,以定他们哥仨就更是显得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