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四百四十四章《京师纪要》xia(2/2)

远卓四年七月二十日,筹备了两个多月的《京师纪要报》第一期总算是如期刊印来,首期在京师之印数为四千份,定价新币五角(折合一钱银),不到半个时辰便被哄抢一空,七月二十五日,传到各地印刷局的《京师纪要报》刚一印,便销售一空,各报中所载之内容成为百姓们争相议论的焦,各地读书人纷纷圣旨所述之投寄方案,将自己的文章投向各地印刷局,其踊跃之程度,险些令驿站系统于崩溃的边缘…

呵呵,这个老当官都当油了,谁都不得罪,还讲得的,了不得。胤祚笑了一下,也没表态,看向了一直主张缓查的张廷玉:“衡臣,依你之见,此事该当如何?”

满朝文武这才明白皇帝早已有了定计,而这定计又跟二阿哥所言大相当,在称颂之余,看向弘扬的神中不免多了些暧昧来。胤祚没理会群臣们的,颇有意地看了弘历、弘扬兄弟俩一,起了,转了后,司礼太监见状,声宣:“退朝!”朝臣们哄哄地议成了一团,弘历、弘扬兄弟俩对视了一,也不搭话,各自散了去…

,但能想到报纸的用途并敢在朝堂中提来就不容易了,不过,这未免有取巧之,相比之下,弘历地四策虽说有缺陷,却也算是难得了,再看看罢。胤祚心思动得飞快,不过却没再理会弘扬,看向了首席军机大臣齐,语气平缓地问:“卿,你对抄纸一事有何看法,不妨说与朕听听。”

胤祚虚虚一压手,示意众臣各自站回原位,沉了一下,开:“古人云:闻过则喜。朕虽非圣人,然也不愿令古人专于前,朕说过多次:朕不以言罪人,此万言书一事虽言多谬误,只是因不解朝堂之用心良苦所致,朕并不计较,但凡有言朕过者,朕有则改之,无则加勉,朕如是说,也自会如是,万言书一事朕下旨不查不办,所有已经在押之官员一释放,至于如何善后之事,朕已有定议。年英,宣!”

随侍在胤祚侧的司礼太监年英一听到“宣”字,忙躬应诺,将手中的拂尘后的小太监,展开早已准备好的圣旨,声宣读了起来:“奉天承运皇帝诏曰:万言书一事实属对朝廷用心不解之故,朕不愿究其非,然朝廷自有法度,当使民众得知朝廷之良苦用心…着金陵举邬思创办《京师纪要报》以明朝野之动向,着军机大臣林轩毅筹备新闻局以监控报刊之内容…特诏令军机大臣为朝廷之主笔,以翰林院为助阵,明诏天下,以万言书为本,辨明是非曲折…钦此。”

齐是两朝老臣了,如何看不下弘历、弘扬这哥俩个之间的形势微妙,他可不想卷其中,虽说心里对抄纸一事颇为赞同,可嘴里说起来却是另一东西:“回禀圣上,臣以为大阿哥所言算是堂堂正正之师,二阿哥所言之抄纸另辟巧径,也属可行之,臣以为两者都可行,若是综合而行似乎更佳。”

张廷玉是正宗地儒家弟,一向讲求的是等级分明,上下尊卑有别,为人虽尚算灵活,不过对于新东西的接受能力却不是太佳,心里对抄纸其实是很不以为然地,不过老张同志最擅长的就是揣圣意,此时胤祚虽没表态,可老张同志却已经猜了胤祚的心意,以老张同志当官地能力而论本就是朝中数一数二的人,他自然是不会去的,略一沉之后:“圣上,臣以为大人之言有理,臣并无异议。”齐、张廷玉是众臣之首,他二人既然已经表了态,下那些众臣自然是纷纷发言,表示支持,一时间大殿中又闹了起来。

远卓四年五月中旬,帝发明旨,通告天下,不追究“万言书”之事,原本因此大案而騒动地人心立时平静了下来,而《京都纪要报》一事又引起了各地读书人地度兴趣,再一听主笔的是名闻天下地方苞、方灵皋,众人在翘首以盼第一期《京师纪要报》的同时,也都在暗自琢磨着要上一手,争取能将自个儿的文墨刊行天下。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