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二十二章说服(2/2)

“我等虽然是商贾,也不全都是逐利而行的,皇上推行仁政,我等自然也是同样欣鼓舞,只是不知越公究竟是何意?”由于历朝各代对商贾都有极严的限制,其弟不能仕为官,但到了这时却早成了虚设。

这句话一,众人便都释然了,凡准曦第一个站起来符合,接着便是其他商贾牵认捐,不到半个时辰,汇拢来的银钱就有足足一百万两。越起烟自然是心满意足,而秦西远也是同样兴万分,看来,这个功劳一上奏,他承袭自父亲的爵爵位又能涨船了。

她见众人的目光都集中到了自己上,不由微微一笑:“各位想必都知,如今各行都有行会,因此各司其职,分外省力。然而,各省之内格局都是不同,像秦大人这样清廉刚正的官员更是少之又少,因此,我等脱开自己的范围而将生意开拓到外省的,往往都要冒相当大的风险。”

这些富商大贾中,自然也不乏吝啬小气的,然而,大广众之下,又当着秦西远的面,他们谁也不想显小家气来。大丰之年嘛,一石粮不过是七钱银,这一百万石粮也不过价值七十万两,在场众人随便扫扫家里的犄角旮旯,这钱也就富余下来了。可是,最令人为难的是漕运,这运费若是全加在一起,怕是远远超过米粮本几倍,这些富商衡量再三,便有些犹豫了。

越起烟也连忙站起来,举起茶盏回敬:“秦大人言重了,在下同为朝廷民,自然应当尽些心力,此事其实微不足。”两人举杯一饮,这才分坐下。越起烟环视众人,对他们的表情很是满意,这才徐徐开:“各位都是江南各大商业的掌舵人,平日也难得一见,今日在下冒昧相邀,也有一件大事需要各位襄助。”

凡准曦听得心大震,不由略微前倾了一些,试探地问

“在下既然提了来,自然是早有打算。大家都知,江南连着两年都是大熟,想必各位粮仓中的米粮都堆满了,何不献给朝廷充作军粮?这两年,虽然天下太平,但毕竟西北零星战事不断,将士都在拼死作战,我等在后方安享盛世,也该为朝廷分些忧才是。”越起烟这番话说得声情并茂,听得所有人都是一愣一愣的。

而秦西远更是心中叫绝,倘若此事一成,那他这个作巡抚的即便是袖手旁观,最后也能捞一个天大的功劳。这些米面在江南自是微不足,但放在西北苦寒之地,就是一笔天大的军功。不过,他也清楚,所谓军粮其实是小事,从江南到西北,其中的运费火耗,才是最耗钱的差使。上那位越公既然心有定计,也应当考虑过这个才是。

这个举动让其他商贾都是大为吃惊,他们和秦西远打了多年知此人油盐不的秉,而今次居然如此谦恭,足可见这位越公的分量。凡准曦虽然早已和越起烟打过,但也没料到对方能得总督大人看重,此时未免有些慌

这段话一,众人当然是频频,就是秦西远,听到那几句赞誉也不由捋了捋胡,显然有些自得。越起烟见众人的兴都上来了,不由又微笑着继续:“大家也都知,皇上如今正在逐步推行新政,虽然阻力着实不小,但也可以看到吏治正在不断走向清明。我等虽为商贾,但托着家大业大的福分,如今弟也有了学的机会,将来同样可以立于庙堂。因此,各位是否考虑过报答皇上的这一恩旨,为朝廷一些心力?”

盏,竟是起相敬。

越起烟见所有人只是不作声,只是微微皱眉便省到了自己刚才的误,又笑地开:“诸位叔伯,刚才是我失言了,从江南运粮到西北,这实在不是什么好法。听说今年四川也是大熟之年,不若各家选一个信得过的人,从四川直接买粮北上,如此一来,便可以省了漕运的那一笔开销。”

果然,他刚刚转过那个想法,越起烟便趁打铁地建议:“在下知军粮对于各位都是小事,以这大丰之年,朝廷筹措军粮自然也是容易,只是这运力的损耗着实不小。因此,在下在这里先起一个,到时由凡老作领的,我们向西北军前献粮一百万石,诸位意下如何?”

只要有钱,给孙捐一个官职是极容易的,因此年前皇帝便下了旨意,废了这一条规矩,因此商人弟都是得了这个福分,也算得上是皆大快。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