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十二章就藩辽东4(2/3)

朱植:“首先,我说了像今日城门那样收税,别人肯定不愿意来,即使你有再好的东西也卖不去。那么首先我们要降低辽东的易成本。”

朱植:“影响商人来辽东情还有一个原因,就是路途遥远,辽东始终是边地,地面不太平,鞑匪、盗,说不定一遇上,连命都丢了。关于商路嘛,大家不要把睛只盯在陆路上,路走起来不是更方便吗,如果货从金州卫上船,到山东的登州府上岸,就可以把到京城的路程缩短三成。”

频频。最让叶旺、赵羽、姚善到惊奇的是,这位王爷居然懂得自己跑到大街上微服私访,通过调查获得直接的受。

朱植讲的这些,很多都是

朱植:“那好,我们可以不必规定只收现银,但可以给商人选择,如果纳现银,收取的数目仍然比原来少。大家都知,兑换起来,宝钞在边地要比在京城少一半,想来中原的商人还是更愿意付银两。实行这样的双轨收税,就算有人问起,本王也自有说。”虽然总觉得朱植这样办不对,但赵羽又想不通这里到底有什么问题。

朱植笑:“本王只是随便瞎想,这需要大家举一反三,多为辽东的土特产想想办法。或者我们可以哪天可以找来商人让他们一同主意。”经朱植这么一提醒,下面的想法上多了起来,有的说可以把粮酿成酒,有的说可以把木制成家。朱植在一旁微微笑着,由这一突破就可以把辽东的手工业发展起来。

等大家七嘴八说了一会,朱植见大家脑袋有开窍了,又:“辽东有了这些货之后怎么运去呢?”大家安静下来都听着他说。

赵羽:“那也不能取消税收啊。”

杨荣最快反应过来:“一件全用紫貂成的大衣,在京城里起码卖几百两银。”

赵羽:“不行不行,朝廷规定了宝钞可以通,辽东不收宝钞传去了,可是大罪一条。”

朱植问:“那么如何改善辽东商业,大家是否有好的建议?”众人面面相觑,在这个年代商人是什么,是连丝绸都不能穿的“下等人”虽然有钱,但在社会上屡遭白的一个阶层,士人们提起商人无不一脸不屑,如果说宋朝还因为商人给国家创造税收地位尚可,那到了明朝可是一落千丈。所以这些读了无数圣贤书的儒生们一提起商业都大瞪小,傻了

朱植微笑:“这就是第三步,为了平倭寇就要建立师,想要建立师就要商业兴盛,反过来,商业兴盛又需要师保护。所以这是一个尾相连,相辅相成的关系。所以当务之急是建立师,保护辽东的商路。”

朱植:“云翰,税当然要收,只是每年收上来三万贯宝钞,到底值多少钱你我心里都明白,心照不宣罢了。与其收来这些,为什么我们不能收现银或者收铜钱。你们看,如果一车货要收十两银的税,那么如果我们降低一税率,只收四两,但让商人付现银,假如没有可以用实替代。这样一来,我们收到的就是实实在在的钱。”

朱植无奈地启发:“本王只是举个例,比如这个紫貂,如果用紫貂成大衣或者袍在京城售,会值多少钱?”、

叶旺:“可是还有倭寇啊,海路也不安全。”

朱植:“对,如果在辽东有那么一家作坊大衣,算十只紫貂一件大衣,成本就是二十两银,算上裁工钱,场地开支,运费,税收,一件大衣多只要二十一二两银,如果在京城贩卖,起码也值百两银,这里是多少倍的利。大家看,只卖和将生产成衣服之后区别有多大?”大家都是聪明人,经朱植那么一提醒,上亮了起来,他们都奇怪,这位衣来伸手,饭来张嘴的王爷怎么懂得这些?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