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二章国与政(2/3)

由此可见,华夏乃是汉族和中国的古称。云羿提“兴盛华夏”的旗帜,不但可以团结汉族,也能团结中原之地,让他日驻洛之时,可顺利成为华夏正统,减少以南统北的压力,同时也可纳更多的人才。

接着就要谈云羿的山寨军“钱”、“势”和“制度”的问题。这时就有人问,为何当年没钱没势没制度的刘也是军阀,为何可以打败有钱有势有制度的门阀的项羽,从而夺得天下?答案其实很简答,有一个容易理解的词语,那便是——粉。

随着江夏一役,不但尽歼萧铣的骑兵,更让他于两面受敌之境。萧铣本还有一线生机,那便是倾全国之力,自江陵兵解襄之困,云羿只要拿不下襄,便无法对江陵构成威胁,想要攻陵,则必须逆大江西,况且云羿的军当时和萧铣尚有些差距,胜负只在四六之数。反观之,萧铣在此时可以联合襄,由江陵兵,偷袭云羿的大本营神弓城,到那时危机自解。但是云羿一旦拿下襄,便会对江陵形成包围之势,更可着骑兵直接南下,陆并举,分攻江陵和陵,一战定乾坤,由此便可以看萧铣乃是短见之人,注定会成为云羿一统天下的踏脚石。

假设刘和项羽揭竿而起的势力同为初生婴儿,但是由于先天原因,项羽祖上乃是楚国世家,在楚地可谓是有钱有势,其发育要远远快于刘,吃的是正常粉。而刘则郁闷的多,没粉吃,便四求造粉的人,通过偷或者抢,来填饱肚,可想而之,在前期项羽必然是国刘的。倘若由此一路下来,项羽可谓是稳cāo胜券,但是遗憾地事情发生了。在楚汉之争中期,项羽这边造粉的师傅挂了,可是项羽却决不请新的粉师傅,搞自给自足,结果一不小心,在粉之中加了三聚氰胺,造成自恶果。反观刘却不然,刘粉师傅,终于取得成效,再加上多年的磨练,对粉的好坏一闻便知,从而选择好的粉,不似项羽一般,毒死自己却丝毫不知原委。到了后期

公元六百一十八年四月,云羿领兵突袭江夏,萧梁军虽然号称四十万,其实可用之兵只在二十万之间,而且大多是军,其次是步卒,最少的是骑兵,而江夏便是萧铣骑兵的老巢。萧铣以为骑兵乃对方三倍之众,便自不量力城迎战,江夏的六万骑兵遇上久经沙场的瓦岗军和装备良的天兵共计两万的骑兵,便如纸糊一般,不堪一击,江夏一战而下。

扯远了,回来接着谈。四势力之中,军阀最弱,有如先天不足的婴儿,一切要从开始。首先云羿为自己竖起一杆大旗,以求得到天下广大民众的支持,旗帜便是“兴盛华夏”,以图由此来树立正统地位,来个名正言顺。

族代言人的架势。萧铣现本是南北朝时期的南梁皇族之后,更兼无数士族和南方大小帮会的依附,所建立的梁国目下隐为南方第一大势力,声势尚在宋阀之上,称帝后萧铣更是在大江以南所向披靡,先后攻占郁林、苍梧、番禺等地,并不断招兵买,兵力增至四十万之众,雄据南方,两湖之地无人敢挡。可惜地是遇到了云羿,注定士族制度要走下中华大地的历史舞台。

此役萧铣的骑兵损失大半,也见识到了神箭铁骑的威力,再加上他本是欺无大志之辈,便立即派人讲和,云羿也知萧梁军的厉害,一时也拿他不下,便止步江夏,苦练军,休兵罢战。倘若说云羿收编瓦岗军是改变历史上的天下格局的第一步,那江夏之战,便是彻底改变了正史上隋末唐初江南的大局,也彻底改变了后梁的历史轨迹。

公元前二百二十一年秦朝统一了自秋战国以来群雄割据的局面。汉族于先秦时自称华夏,即华夏族。从汉朝开始逐渐以汉族代替了诸夏、华夏等旧称。华夏一词最先自于《尚书?周书?武成》:“华夏蛮貊,罔不率俾。”“华”意为“荣”“夏”意为“中国之人”,华夏也可说是中原之人。唐代孔颖达《秋左传正义》中:“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谓之华。”

原本萧铣势力范围东至九江,西至三峡,南至趾(越南河内),北至汉,而且就在本月萧铣会迁都江陵(现今的荆州)。可是由于江夏失守,将夷陵(现今的宜昌)、江陵和宜都等重镇全置于云羿的虎爪之下,让他势力大减,那还敢迁都江陵,现在只有固守江陵和陵(现今的岳),让两地成犄角之势,互为援助,彻底成为待杀羔羊,再也无能力东或是北上。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