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一千八十五章以古为镜(2/2)

可李世民不是太,李渊也本没有更换太的想法,他本就没有机会用正当手段上位,除非实行兵变,兵变最需要的就是守卫皇关键要害的那些守将。两者的地位和拉拢的目的不同,自然采用的手段也不同。

当初李世民觊觎皇位时,太李建成虽然不肯采用极端的手段对付他,但也并非没有采取措施防范,他一面压制秦王府的发展、削弱李世民的势力,同时还和李世民一样,向对方采取了渗透和拉拢的手段。

太平:“天是太、相王和我的生母亲,作为儿女,我们本来就不可能对她有什么大逆不的举动。至于说让母亲政权,下来看,如果没有二张这个变数。母亲权力也不过就是一年半载之内的事情,这一武三思很清楚,那么我们提前一些时日,他又能持什么?皇位已经跟他无缘了。他就不想与我李家缓和关系么?”

两者为何有这么大的差异?并不是李建成手低,能力太差,而是因为他们的目的不同。李建成已经是太,大义所在,如果他能成功地把李世民边的领兵大将拉拢过来,就可以兵不血刃地达到目的。

这些关节一旦想的明白,作为勾连李武两家的关键,太平公主的思路便迅速明晰起来…

杨帆:“但梁王同意的。只能是诛杀二张,他是不会同意对天有所不利的。”

只不过,李建成拉拢的是李世民的心腹大将,而李世民拉拢的则是李建成手下官职较低却掌握关键权力的那些人,比如看守玄武门的守将常何,所以李建成一无所获,而李世民却一再成功。

太平公主想了想,不得不承认杨帆所说的大有理。如今要实施兵谏,她总会不自觉地想起祖父当年发动的玄武门之变,并从那次成功的兵变中检讨得失。

下二张的势力主要在中,如果太、相王、太平公主和梁王几大势力联手,就可以把持军政两界的绝大分力量,而发动兵变,确实用不着冒险拉拢二张边的人,一旦消息,后果反而不妙。

,却被李建成极力阻止。

太平公主对杨帆的答复,显然是说兵谏之后就模仿祖父李世民的手段,对母亲实施事实上的控制,过段时间再让她禅位,这样既能保证兵谏真正达到效果,又不至于担上母篡位之名。

太平:“梁王那里,我会去说客。武氏一族对二张也是为忌惮。我想他会同意实施兵谏的。”

说起这尉迟恭,也绝非演义中的大老形象,此人有勇有谋,力劝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的是他,死齐王李元吉的也是他,恫吓李渊政权的还是他,他是玄武门之变的真正策划者和实施者,至于秦琼和程咬金,只是参与者之一罢了。

杨帆想了想,摇:“不妥。二张基尚浅,他们边只有两人,一是位权重的,这些人依附二张也是首鼠两端。另一是二张一手提的,这些人发迹的时间还短,有些尚未掌握重要权力,有些虽被二张安到了重要职位上去,刚刚到任也只一两个月,还不能控制那些要害门,于我们既无危胁,也无帮助。”

太平以为然,:“二张那边,我们要不要拉拢些人过来?”

李世民诛杀太和齐王之后,就把父亲李渊禁起来,但名义上李渊依旧是一国之主。拖了一段时间,才上演禅位把戏,他这么就是为了不想担上篡位的恶名,要努力营造一副父相授、名正言顺的模样。

李世民在玄武门杀死李建成和李元吉后立即带兵,自己先不面,而是由尉迟恭去见天,扮黑脸兼施地迫使李渊承认现实、权力,待李渊无奈同意之后,这才亲自面,跪地大哭,向父亲请罪,来了一父慈孝的好戏。

下兵权还掌握在武氏一族的手中,要兵谏就必须要得到武家的合。而武家会同意这么吗?

杨帆思索了一下,轻轻:“嗯,这件事你尽力而为吧,只有武家同意,我们才能在军队中动手脚,这个盟友必须要拉过来,为了达到这一目的,许诺他们一些好也在所不惜!”

杨帆知太平对她两位兄长的影响力,她既然这么说了。一定能说服太和相王,这样就能避免兵谏后武则天反攻倒算的可能,但是要这么还有一个绕不过去的人,那就是梁王。

之后东属臣魏征也曾力劝李建成诛杀李世民,并再三为他献计,也被李建成一一否决。李建成这么或许是因为宅心仁厚,又或者是因为他已经是太,名份已定,不想那恶人,总之他不肯决的结果是被李世民害了。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