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3第二章一盏清凉2(2/2)

汤伯拿瓢舀了一瓢,倒用过的茶碗里,来来回回,朝后倒在城河中,又舀了一瓢,细细地冲洗净了,扣在细竹托盘上。待直起,看见亦珍一副“没事甚无聊”的表情,不由得一笑“小,等东海翁的弟下了学,这一路就闹了。”

说罢取了细柄竹杓,从大瓮里舀了酸梅汤来,倒在碗里,另兑了一勺沁凉的井,然后放在托盘上。又拿了小碟,装上枣与南瓜仁,一并端凉亭里。

有个绿伞骔巾,穿尾罗袍,脚踩大红履的年轻书生,后跟着个书童,主仆二人一前一后,了半闲亭。

“是,公。”叫岁安的书童双手接了铜钱,来到茶摊前“汤伯,来两碗酸梅汤,加两样茶果。”

亦珍恍然大悟,难怪天气再,母亲与汤妈妈都不许她喝家里沁沁凉的酸梅汤,只准她喝温凉不展的,原来是这个理。

汤伯小声代亦珍:“沈公主仆年轻,火气旺,一般来喝酸梅汤,都是桂在碗底,一杓酸梅汤,兑一杓沁凉的井为宜。倘使来的是妇人孩童,豁豁的天气里,要是一碗沁凉的酸梅汤下肚,只怕胃要吃不消。所以若是妇人孩童来买酸梅汤,好是用晾凉的开,这样不伤脾胃。”

亦珍扎着手旁观,觉得自己实帮不上什么忙。

亦珍地望着那农人的扁担由远而近,复又去得远了,连瞥都不曾瞥茶摊一,更不消说停下来,买一碗酸梅汤解渴了。不由得有些失望。

那书生主仆吃完酸梅汤喝茶果,歇得差不多,便了半闲亭,继续往家去了。

汤伯一边取了茶碗,一抖腕,将碗翻上来,自装糖的小瓷罐里舀了一小勺桂盛在碗底,一边对岁安说:“前两天小老儿主家有事,实是无暇旁顾。”

已有来得早,两筐新鲜瓜果悉数售罄的农人,挑着扁担,里放着自铺买的一挂猪,往回走了。

汤伯哪有看不懂的?在一旁暗暗噱。

“是,老规矩。”岁安“前两日怎么不见汤伯来摆茶摊?”

亦珍凉亭,将两只空茶碗并空果盘收来。汤伯接过去“小,放着我来洗。”

亦珍是第一次在自家的茶摊搭手,看着既新鲜又好奇。只不过亦珍晓得,则不达。她压下自己跃跃试的心情,静静跟在汤伯边,细细观察汤伯如何将茶盏从盒来取来,倒扣在托盘上,如何将装在油纸包里的茶果一层层地叠放好,方便拿取…

亦珍在一旁看得仔细,满满两杓正好是一碗酸梅汤,不多不少。

酒瓮,掇两条长凳,茶幡一挑,茶摊便开工了。

那书生在凉亭内坐定,自袖笼里摸几枚铜钱来,给自家的书童,轻声吩咐:“岁安,去买两碗酸梅汤来,并要两样茶果。”

话音才落,便见一行三四个同前来吃酸梅汤的书生一式样打扮的年轻公,人手一柄绿伞,翅纱巾,穿领、大袖袍,脚踩红底浅面儿云如意鞋,腰悬玉腰牌,有说有笑相偕而来。



“老规矩,茶果要枣与南瓜仁?”汤伯收下一把铜钱,问。

亦珍几乎能看见铜钱哗啦啦钱匣里的画面,赶将两手在握,在心里祷告:光猛烈一些,再猛烈一些!

待清晨的薄雾散去,街上往来行人便多了起来,叫卖声,吆喝声,车声,桥下渔船摇桨而过的欸乃声,织在一,好不闹。

果不其然,又过了半个时辰,太升至正空,将青石条铺的地面烤得火,来来往往的路人开始耐不住五月的暑

那书生与僮仆在半闲亭内侧望着河上渔舟,悠悠然品酸梅汤,吃茶果,好不惬意。

亦珍闻言,大力。是是是!这大太还没上来呢。等日升得再些,顿时骄似火,力四,路人个个晒得汗如浆,燥,定是要到凉亭里来歇息片刻,喝一碗清凉消暑的酸梅汤,再吃茶果…

汤伯看了,忍不住笑“小,这大太还没上来呢。”

〔加入书签〕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