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生,惠民河边两岸侵占河的亭台楼阁都要被开封府给拆除掉了!”正当王景范与蔡恕在酒楼上笑谈的时候,于文传走上来笑着说
。
王景范与父亲不同,诸如赵普、吕简夷、王旦、范仲淹等人都是自小时就听着他们的事迹长大的,如现在还在世的文彦博、韩琦、富弼等人就在京师开封,他们今天的事情,也许明天就会传到王景范的耳朵里,至于包拯对他而言实在是太过遥远了。甚至于王景范而言,包拯并不是一个能够游刃有余应对任何局面的官吏,他的所作所为有一半都要归功在皇帝
上——当今皇帝是历史上第一个以“仁”为庙号的皇帝,而且也是最为名至实归的。
虽然要通过投书评判合格之后才可以住白沙书院,但这里
宿全免更提
了寄宿在这里的赴考学
的才学
平,虽有个别微词不过依旧不失为一个善举。到了腊月月京师开封大雪纷飞之时,白沙书院一共寄宿各地赴考学
一百二三十人,虽每ri消耗甚多却于王景范的
家而言可轻松应付。
包拯三参张尧佐,张尧佐就是已经故去被追封为皇后的温成张皇后的伯父,生前不过是贵妃的张皇后极得皇帝的幸,在皇后尚且健在的情况下,张贵妃死后依旧能够被追封为温成张皇后,这在历朝历代也是没有过的。温成张皇后如此得
,张尧佐并无才
居然就靠着张贵妃的裙带关系一路登上了有计相之称的三司使,并且还加封节度使。
估计白沙书院当属第一,就算兴国寺、大相国寺也没有这么多考生。
王景范虽然对包拯的履历知晓的并不如蔡恕这么详尽,三参张尧佐,七斗王逵他还是非常清楚的,不过他知的更多的还是从父亲
中所言的关于包拯的各
传说——包拯是整个仁宗朝唯一一个在千年之后被百姓所铭记的官吏,诸如范仲淹亦或是文彦博、韩琦、富弼等名臣都泯然众人矣。当然父亲所说关于包拯的后世传说有很多都很容易被分辨
真假来,诸如狸猫换太
,甚至还有蔡恕刚才所说包拯知端州离任之时尚有“包拯掷砚”的传说。
在王景范看来包拯是一个官员的典范,不过若是真的自己去当官自己肯定不会去这么,这样官员典范一般都是被人打击的对象,包拯是运气好皇帝可以容忍臣
们对自己的对抗,当今皇帝虽然有些“任xing”了些,但终归还是一个非常有度量的皇帝,也许正因为有这样的皇帝,大宋能够留名青史的名臣一多半都是生活在这个时代,
大宋对外戚的防范与对武人的防范都是一样严格的,不过皇帝太过张贵人才使得张尧佐得到了如此荒唐的任命。当然张尧佐这一路上的晋升自然得到了台谏们的
力阻击,只是依旧无用,包拯前两次弹劾张尧佐依旧无功而返,很快张尧佐居然又要被加封
任宣徽南院使。这一次皇帝有何自己的大臣们站在了对立面上,而包拯第三次弹劾张尧佐以至于说话的唾沫星
溅在皇帝的脸上,皇帝自知理亏的情况下也只有用手绢连连
脸,就这样张尧佐的这次升迁所引起的事件终于以台谏们的胜利而告终。
“现在京师开封城中都已经传遍了,上个月龙图阁学识知江宁府包拯为右司郎中、权知开封府接替了已升迁为给事中、参知政事的曾公亮…原本有人就说夏天那场大就因为惠民河两岸被权贵之家侵占的厉害,以至于亭台楼阁堵了河
不能通畅,大
一来便堵住河
致使城内被
淹,包大人昨ri就亲自勘验,今天就已经开始拆除那些侵占河
的亭台楼阁了…”于文传一
气说
。
“新任开封的包大人素有贤名曾三参张尧佐,七斗王逵,刚上任便取消牌司,有冤情的百姓可以直接上堂与之叙其是非曲直,府吏亦不敢欺瞒。虽上任不过一个月,然童稚妇女亦知其名,都称其:‘包侍制’,听闻其再端州知州任上时严格规定贡砚数量开采砚石,砚工
其恩德直呼‘包青天’,‘包公’。包拯知端州三年岁满不持一砚而归,恕窃以为这‘青天’之名名至实归!”蔡恕倒是对包拯知
的极为详尽,倍加推崇。
王景范让小二在安排一副碗筷,为于文传倒上一杯酒问:“哪里来的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