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场所作毕竟关系仕途,讽谏必须要得不能过分。王珪说的倒是实在话,当初他自己考
士科的时候所作省试诗可没这个胆量去写“只应千载治,危谏属忠良”这
诗句。拟作只是模拟省题诗的习作,这样的拟作诗很多考官都作过,基本上不会直接被皇帝看到,而在大考过后试题
更为那些准备考下届chun闱的学
所必须的功课。
王景范的卷定号为“仁”,他若是知
了也会
叹造化神奇——通过《全宋词》他便知晓当今皇帝龙御归天之后,庙号即为“仁宗”,他也是历史上第一个以“仁”为庙号的皇帝,也是被后世历史公认的仁慈皇帝,甚至认为没有他绝对不会有包拯,即便他这一生
过很多令人瞠目结
的事情。
欧修只是就事论事而已,心中也如王珪所推测的一般,只是
慨无论多么有风骨的才
在这科场之上也会
如此媚上的省试诗来。欧
修虽然与王景范未曾谋面,但是观其《中庸章句新解》和《大学章句新解》两书确实是有着非常独到的见解,只是从两本书的序文中便可以看
很多东西来,如两书的作者推测虽是寥寥数语但也有理有据总比那虚无妄言要好得多。尤其是去年腊月白沙书院分
台上王景范与太学主官胡瑷之间就两书的辩论,白沙书院专门
了专刊来刊载这一盛事的经过,欧
修对这个素未谋面的年轻人更是渴望一见了。
本来这篇文章可以据考生对试题的理解来作文选择所需的题目,而王景范也仅仅是知晓苏轼的这篇科考成名文章
欧修放下诗筏笑着说
:“这渭州王景范果然是才学
众,然观其省试诗略有小憾…”
这些拟作诗作者自然是站着说话不腰疼,所以讽谏的意味通常都比较激烈。像王珪这样早已通过科举考试或是了官的,往往除了试试
手之外,更有借题发挥讽谏之意——谁都知
拟试诗一般不会被皇帝看到,王珪已年近四十平时在朝为官圆
无比,也只能在这个时候过过嘴瘾。
王珪拱拱手说:“若是如此作着省试诗,在下岂不是要黜落自己?永叔公见笑了…”
虽然心中有些腹诽,不过王珪却也没有将欧修放在心上,一来他经过十几年的仕宦生涯他已非那些一腔
血直指朝廷弊政的
血书生,什么风狼都见过,为人圆
知
退无锋芒,就算欧
修想要借此讽刺他他也能够咽得下这
气;而来他非常清楚欧
修的为人,欧
修说这话只是有些
叹这省试诗压制举
们不敢太过直谏,王景范这首省试诗过关是过关但却一
锋芒也无,多半欧
修只是
到有些失望而已。
只是今天欧修一听说王景范第一个
卷
场,他便赶了过来想要看看被胡瑷等人誉为“经学大家”的王景范在省试上有何惊人表现。看过这份“仁字卷
”之后,欧
修虽然觉得王珪的诗文对王景范的诗赋策论过于赞誉,但亦不能不承认诗赋虽有小碍,那《刑赏忠厚之至论》写得真是极为jing彩,更为难得的是这篇策论并非是用时下主
的“太学
”写成,而是效法两汉古文而作,这更是称了欧
修的心意。
欧修提起王珪所作的拟试诗,心中并无他意,在锁院快一个月的这段时间里,王珪才学也是不错的,甚得他的心意。不过欧
修现在提起这首诗来,王珪脸上却有些脸红发
,心中还以为欧
修话里有话借机讽刺他一下呢。
王珪瞟了一周围见那些考官才刚刚
门,心中才安定下来,暗想:“你欧
永叔这么有风骨,就是不知
当年谁来阅你的卷,你当时又写得什么省试诗?若是这么有风骨还能被录上
士,那真是算你本事!”
“前天禹玉作《拟试置章御座诗》中‘只应千载治,危谏属忠良’一句,如汉赋曲终奏雅,亦不失直谏得。”欧
修捋着胡须笑
。
“虽有小憾且瑕不掩瑜,举能作这样的省试诗已然不易,倒无甚苛求!”王珪笑着说
。
王珪在阅卷之后,心情极为畅快,当即在诗筏上了一首《仁字卷
》诗,碰巧欧
修走
来想要看看自己所推崇的王景范答卷如何,见王珪正在诗筏上斟酌诗句便拿起“仁字卷
”仔细审阅起来。待欧
修看过诗赋策论三场卷
之后,这才接过王珪的诗筏大声读起来,更是觉得心中畅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