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364章镇守大宁(2/2)

与此同时,唐朝后期(九世纪中期)起从蒙古原西迁到今天新疆地区的回鹘人的一支昌回鹘。

元、明时期对西藏的辖,众所周知,元朝设置宣政院理西藏地区军政要务,这是西藏正式纳我国版图的开始,元朝还在西藏直接建立地方军政机构,名为“宣使司都元帅府”隶属于宣政院,并驻有军队,行人调查,派遣繇役,征收赋税,明代称西藏为“乌斯藏”洪武时,明朝在西藏设立两个都指挥使司,即乌斯藏都指挥使司及朵甘卫都指挥使司,又设有指挥使司、宣使司、招讨使司、万府、千所等机构,综理军民事务,永乐时,明朝还修了从雅州(今四川雅安)到乌斯藏的驿,设置了驿站,大为便利了西藏与内地的通,西藏盛行喇嘛教,喇嘛教分为许多派别,其中主要是红教和黄教,红教最先兴起,在元代势力很盛,成为西藏最大的教派,明朝永乐年间,青海藏族僧侣宗喀在西藏另创黄教,黄教兴起以后,红教就逐渐衰落下去,永乐时,宗喀的弟释迦也失来京朝见,被封为“大国师”宣德时,释迦也失再度来京,又被封为“大慈法王”所以西藏不但从元朝起就是我国的正式领土,实行有效的统治。

唐代西域概况,唐代安西、北都护府,唐代初年,唐朝军队在消灭回纥、突厥势力时,向角伸向西域,除昌不服统治被消灭以外,西域各国均臣服唐朝政府,不久西域统治由安西都护府及北都护府理,在西域设立了完备的行政系,将西域划归陇右,并设立安西四镇作为西域地区的主要城市,唐玄宗开元年间曾设立碛西节度使,统辖安西、北两大都护府,自此新疆地区成为唐朝的一分,安史之后,唐朝无力控制西域,西域再次现半独立政权。

而且明朝时对西藏的辖还一步加了,元朝被推翻以后,元朝皇族退回蒙古草原,起初仍保持元朝国号,继帝位者仍称皇帝,历史上叫作“北元”明朝初年,蒙古分裂为鞑靼、瓦剌和兀良哈三大,鞑靼居住在今鄂河、克鲁河以及贝加尔湖一带,瓦剌居住在今科布多河、额尔齐斯河和准噶尔盆地一带,兀良哈居住在今兴安岭以东,松江以西,呼湖以南,西剌木河以北,兀良哈在洪武时归附明朝,明太祖朱元璋在其居地设置朵颜、福余、泰宁三卫指挥使司,任用其首领为指挥使,又封儿朱权为宁王,镇守大宁,以控制兀良哈三卫,永乐七年(一四零九年),明政府设置都指挥使司(简称都司)辖黑龙江、松江、乌苏里江域及库页岛的广大地区,从永乐九年(一四一一年)至宣德八年(一四三三年),明成祖及宣德皇帝先后派遣太监亦失哈等多次巡视地区,并在特林修建永宁寺,先后立有《敕修永宁寺记》和《重建永宁寺记》两块石碑,记述了都司创建的经过及亦失哈等来此巡视的情形,可见明朝对于东北地区也一直行着辖的。

元、明时期西域的情况,一二零六年,蒙古族杰领袖铁木真建立蒙古汗国,被尊奉为“成吉思汗”(“拥有四海的君主”),不久成吉思汗率军新疆,把他征服的地方分封给次察哈台,建立四大汗国之一的察哈台汗国,四大汗国中,元帝国即元朝居于宗主国地位,元朝皇帝被尊为“大汗”

除了已经与当地原住民(属于白)以及分吐番人、契丹人合,并于十世纪起改信伊斯兰教并译为“畏兀儿”之外,如今又收了蒙、汉、藏等民族成份,逐渐发展为近代维吾尔族,十四世纪初期,察哈台汗国开始分裂为东、西两,东包括喀什、吐鲁番一带,西以撒尔罕为中心,统治帕米尔原以西地区,今天的新疆绝大分地区在东察合台汗国统治之下,明朝建立后,西域即今新疆仍然在东察合台汗国统治之下,明朝中叶,东察合台汗国演变为叶尔羌汗国(一五一四到一六七八年)。

政府下之后,也分别设置了都护府,唐东北有“安东都护府”北边有“安北”、“单于”

等都护府。西北有“安西”、“北”等都护府。西南有“保宁”、“支南”都护府。南边有安南都护府,这都借鉴于汉代,适应了中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一步形成和巩固的需要,有着积极的历史作用。

直到清朝初年才被由瓦剌演变而来的漠西蒙古所灭,所以,明朝时期,西域地区并没有直接归明朝中央政权辖,但却在我国境内的少数民族蒙古族的一支统治之下。

直到元朝、明朝以及一七五九年清朝隆时期,中国再次控制了相当于西域的地区,并且于清朝后改名为新疆,从此新疆成为中国的行政区划之一。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