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160章列位瞧瞧(2/2)

朱恒的目光注视着张宁的表现,微微:“正是如此。请平安先生随我来,你我同车去王府。”二人在仆的前后簇拥下走到车仪仗跟前,朱恒拉住张宁的手一起上车…

揭发的人劝说汉王下令搜查朱恒府邸,以免细跑了。幸好汉王在小事上不是昏庸的人,他明白下令行搜查一个大员的家、不结果如何都是一侮辱,真发生了这事,朱恒以后哪里还有威信约束下属?

人在屋檐下装笔不当饭吃,面对的是大明朝地位非凡的亲王,张宁毫无压力地行了叩拜之礼,大声:“草民叩见王爷。”朱煦显然是个痛快人,废话不多说,直接说:“来人,上文房四宝。把檄文拿来,让他当场抄一段。”

事到如今张宁也没有求,只是心里考虑到被抓的张家人,并没确切消息被死了…可是一旦朝里知他张宁骂皇帝弑父,朱瞻基气极之下,张家人的下场可想而知。

古人真是基情四,还大大方方的。不过理智来看,面对危机朱恒对盟友的姿态又近了几分,不算坏事。张宁轻轻提:“若是汉王没有究,请大人不必多言我的底细。”

汉王王府十分显,小小乐安城最大的建筑群,最大的房屋,只有汉王有资格住。朱恒带着张宁了侍卫环立的门,走了一阵上正殿,只见殿上文武分两边站着,上面一个黄袍大汉在上,气势是足了的。但这阵仗吓不住张宁,不提两世阅历,就算在明朝,他也是过皇大殿的人,世面还是见过一些。

多徘徊掂量,因为你只能这么走。

朱恒的定主张很快就“见效”了,转之间就有好几个有分量的人联名揭发兵尚书朱恒与朝廷细作私通,就藏在府上。

朱恒答应:“不过老夫不能说谎,平安先生是官场中人,不怕一万就怕万一、万一殿中有人认得你,我欺瞒王爷就难逃责罚了。”

张宁忙示意左右,淡然:“无妨,檄文原稿既然汉王过目了,很容易澄清事实。就算小人有能耐临时毁掉证据,也是此地无银三百两,无须我们再找证据了。”

王府殿中的一个官员质问:“偷偷摸摸地在背地里,谁知有何勾当?”朱恒:“不久前那一份檄文,便是自此人之手,亲笔文章。敢问细怎会写这等文章?”

张宁抱拳:“何须麻烦,草民默写下来便可。”“哈!”在上的朱煦乐了一下“列位瞧瞧,肚里有货才敢这么说。”

朱恒权衡之后也面对了同样的一步棋,毫无办法。他对这场即将到来的内战形势看得很明白,留在乐安只有死路一条,弹之地,毫无战略纵,大量短期训练起来的士卒比战斗力不及京营老兵,武不如人,自己捣鼓的火又没神机营打得远,本没有折腾的余地,古代孙膑复活来指挥这场战役都没辙。办法只有跑路。汉王的优势非常明显,能征善战威名十足,避开有力的拳,活动的地方就大了。

接纳张宁,只是考虑到这个人没有危害自己的地方,又能提供退路和一个希望,聊胜于无。所以朱恒绝不愿意看到汉王败北被擒,如果到了那一步底下的人也要跟着陪葬,特别是连重臣杨士奇都注意到了的朱恒,居兵尚书之位…当前就是比武力,兵尚书的重要不言而喻。***

他当即告退,立刻往家里赶。回府亲自去找张宁,简单礼数后就开门见山地说:“平安先生随我去王府一趟…有人诬告我和细私通,王爷命我带人过去对质。”老徐江有德一听立刻站到了张宁边,神情张起来。

痛恨朱恒的人又称朱恒会放走细,汉王却笑:“朱恒不会放走人,恐怕你们才希望他放跑,如此一来他就有莫辩、坐实了嫌疑。”朱恒忙:“王爷英明,非小人谗言所能左右。”

就比如一盘象棋残局,车到帅跟前,只有动帅回避没得选择,要是犟着非不这么走,还能怎么着直接输了事,生死胜负来得更快。

汉王便招来朱恒,让他解释。朱恒:“汉王明鉴,最近老臣确是接待了城外来的人,只不过是臣的一个旧友,请来帮助汉王谋划策的。”

汉王一挥手快地说:“那便容易了。本王当然相信朱尚书不会与细私通,不过你把人叫来对照字迹,也好服众。”

这个动作称之为携手同往,张宁险些没手回来。娘的,一个满嘴胡的大男人拉着你的手,有说不觉,胃里好像有在涌动。

以上是朱恒面对的大方面。往小考虑,他和汉王实在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关系,退路只是万不得已的选择:另一位“主公”是谁都不知,和他派来的张宁情又浅,怎能把全希望寄托在这样一个人上?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