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172章而且它属火(2/2)

跟在左右作为贴保护他安全的三个人,老徐、文君、宋虎没参加军队的训练,所以一时愣在那里,呆呆地看着这怪异的见礼方式。姚二郎倒是毫无压力地举起手来。张宁策上前,在方阵前面走了几步,众军都等着他说话。

辎重队里还预备了一些木制铁包盾牌。指挥系统很简单,主要是人少的原因,一共就一百多人,喊话就听见了。所谓通讯基本靠吼,通基本靠走。这时张宁等五人骑着矮跑了过来,韦斌喊了一声:“行礼!”

众军一宽沿铁盔,青布衣服、上衣下,穿皂靴。有的人自带了简陋的盔甲,还有的用竹木片挂在上,估计防御力有限,大多数人只在上绑了个护心镜,兵局手工锻打来的玩意。

战兵定制装备火绳枪一杆、竹筒弹药数十、引药一包、单刀一把、粮袋壶各一。少量人习弓箭,自备弓箭矢,弓箭不是容易学的,一般得练个三五年。另有杂兵二十四人,其中两个传令兵、一个鼓手一个旗手、二十个火兵兼辎重兵。

大伙站在那里不知该怎么办。张宁想起现代敬礼的手势,觉一帮古代人用那手势很奇怪,可话已经说来了,临时总得想个办法,他忽然想起电影里纳粹军的敬礼很有特,直觉里纳粹们好像很有组织力,当下没多想便举起左手来…

同样的衣服、独特的手势、独特的标志,这些东西应该是建立一个组织整有用的要素。张宁对于近现代的组织动员系了解不,只能借鉴这样一些表面的要素,尽力而为团结力量。对了,得空了还可以创作一首“军歌”就像在采石场听见的号,大伙一唱能提凝聚力。不过在张宁的阅历中,这个时代能唱的音乐,青楼小曲、民间俚曲比较多,难登台面。

***十月初六清晨,韦斌以下全队一百三十六人(原一百四十八,缺十二人先去侦查地形去了)在村庄东北的草场上集结完毕,张宁等人随后前往带领军队。照张宁治军后的编制,这名称为“凤霞山百大队”

众军便把左手臂一起抬了起来,右脚踱了一步“垮”地一声响,破有气势。张宁见状生异样来,心下颇觉邪恶…当然除了他自己,大伙儿本不知手势代表着万恶的纳粹独裁者。他在上也举起手来向大伙行礼,独特只属于这个小团的一礼节,张宁隐隐觉得对提组织力还是有帮助。

张宁见状呼啦啦一片弯腰抱拳很没气势的样,脑门一便说:“以后咱们不要这样行礼,另立个规矩。”

廷音乐和军乐都不是唱的…以后得收集创造一首。张宁的目光从朱雀旗上移开,没有人知他在想些什么,众军保持着军纪。

后拿油纸堵上,再把这些竹筒用绳系在一起。引药倒不必如此麻烦。士兵们上战场前,一般都要在上挂一长串竹筒,如果战斗时间长耗完了弹药,士卒们也可以自己重新把空竹筒装满。

“诸位,此地山中住的都是苗人、土家人,为何咱们会在这里?”张宁开说话了,因为此情此景需要他说两句训词,永乐北伐期间也多次在京营训词。这个问题没有人几句话说得清楚,所以众军都没声。

全大队编制主战将士一百二十四人:百以下分左右总旗,各旗领兵六十,百长官一人韦斌,总旗长官二人陈、张。每总旗分五队,每队十二人分左右小旗,小旗六人。队正、小旗长同时也是战兵,各队正兼领左小旗长。

他抬看了一旗杆上飘的旌旗,黄打底,黑漆画的朱雀。前几天设计旗帜标志时倒没想过用纳粹万字符号,而选了四象之一的吉祥鸟朱雀。

不过以前这地方自然不需要那么多武装,注重的还是地,组织起来一百多号人习武作为保卫村庄的力量足够了。不过这一百多人长期习武,算得上是兵。众将士见张宁走过来,便纷纷抱拳弯腰拜见。

二十匹,但都不是战,且很矮小,一般拿来驼帐篷等东西。追击或侦查时也能骑,省力跑得也快一,在西南这边山区林密之地骑兵确实作用很小。

作为明朝皇室的后裔,名义上更加正统的一系,张宁不会抛弃这样的份,朱雀的名称不仅有个“朱”字,而且它属火,正和日月大明的属吻合,用朱雀再好不过了。

因为人少,战兵人手都有火绳枪。其实凤霞山几个村庄加起来有七八百人家,此时没有计划生育一说一般人家都不只一个男丁,真要动员起来,组织一支千人的军队并非难事。

离开作坊,张宁又去村外的草场上看韦斌和姚二郎训练士卒。全队将士一百二十四人,另有十多个杂兵。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