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260章若是真劝通了(2/2)

虽说是旧识,但双方本来就关系张,顾寒是否用了人计诱?想到这里,张宁就有了绿帽一般的不,顾寒虽然不是他的正妻、而且在青楼呆过,但张宁曾对她真情实意,实在是放不开一心理。

她想起了张宁的模样和他的为人,其实他不是那穷凶极恶的坏人,以前见面时印象甚好,儒雅有礼不说,还很净英俊,人品甚好的样。夫君其实也不是个庸人,结好友时总是有选择的。手里的信上,一副好字。

及至辰州,果然得张宁以礼相待,首先就差人安排了清雅的住,然后请她到客厅见面。张宁走客厅时,见到董氏也不禁微微一愣,虽然以前见过,不过有太久印象模糊。

“怎会这样?”董氏刚刚才松的一气又提了起来,担忧之溢于言表,更显楚楚可怜。张宁:“夫人得劝劝他才行。”董氏哽咽:“王爷能开恩让我见他?我该怎么劝他才好?”

又说与于谦并无私怨,抓他只是迫不得已。董氏琢磨,于谦堂堂正三品大员,又在大军占领的城里,平白被叛军给抓了,肯定是去私见顾寒时中招的。

张宁把手帕复揣袖袋,只“无妨无妨”然后好言劝:“你得劝他,凡事不可求。天下的事顾不上,便先顾着最亲近疼的人。只要为他的皇上尽力了,就算失败了也不必那么执拗。”

她拿着书信和奏章的字迹仔细对比,果真是张宁的笔迹、并没有差错。而且又有于谦的随品,董氏基本可以相信自己的夫君被张宁抓住了。

于谦的随玉佩自然认得,而那纸条上写着:报官就别见于抚台了,若有诚意,改日再约见。董氏果然没报官,接着江有德才把她约到附近一家酒楼上。人多的地方,一则显得自己没有恶意,二则万一有事跑路也方便。

“他能听我的就好了。”董氏“肯定要扯一番天下的大理来。”张宁愕然:“自家的女人都保护不了的时候,天下人怎样,与自己何?”“湘王的理,我反倒听。可是你这理在夫君那里多半说不通。”

要是普通百姓,那也是勉可以选的。她很想去看看于谦活着没有,可是她一个妇人要去敌境又有些害怕,万一是羊被污了清白怎么办?正是左右为难,不过她内心里也明白,自己不去确认夫君的安危是无法安心的。

董氏微微松了气,这才屈膝作了个万福:“方才妾失礼,让湘王您见笑。若你们有些政务过节,妾在此替夫君赔罪。”

这次江有德才把张宁的书信送到她的手里,她没有上答应,只先思量后再决定。张宁在信中的措辞十分有礼,称呼嫂夫人,提及在京师时,多谢她在府上酒菜款待云云。

“我家夫君可还活着?”董氏刚见到张宁,都来不及见礼,就直接问了一句。张宁好言:“当然毫发无损。我与于侍郎本是旧友、又无私怨,到今天这般田地,只因各为其主(张宁名义上的主是建文帝)。我既捉住了于侍郎,便不再是敌了,自然是好生优待着的。”

张宁掏手帕递了过去,董氏没注意便随手接了揩泪,片刻后才回过神来忙递还,红着脸哽咽:“妾失礼了。”

那顾寒本来就是投了张宁的人,于谦居然还惦记着。她回房从于谦的书架上翻一份奏章来,是于谦从张宁以前的书房里带回来的、关于几年前上书海贸的奏折,那是张宁的亲笔。

忽然张宁话锋一转,叹:“只可惜于侍郎有时候过于迂腐,现在一心求死,我都担心哪天没看住,他自寻短见…”

她心:措辞那么客气有礼,张宁确实是个有节的士人。只过了一天,董氏就怀着忐忑的心情接受了张宁的邀请,带了几个家跟着张宁派来的人上了辰州的路。

董氏。张宁只得叹气:“不过夫人尽量劝劝吧,若是真劝通了,只要他说北路军作战方略,我便保证他锦衣玉毫无危险地过日,夫人也可以留下来陪他,你们一家人太太平平地过些日。等大势稳定了,我定赠良田金玉放于侍郎归去,绝不忍加害。”

有这么一个夫人,而且于谦也不是好之徒,他嘛去招惹顾寒?张宁得知个大概,于谦中计就是因为顾寒。

张宁会不会杀他?董氏十分担忧,年纪轻轻就要成寡妇下半辈连个依靠都没有,她书香门第,夫君现今也是朝廷大臣,改嫁总是不好。

“此话当真?”董氏带着仅存的一丝希望。张宁:“我岂会反悔?于侍郎本也是我敬重之人。”董氏:“那我便试试罢。”

如今再见,他只觉于夫人着实也是个人,段并不太瘦,却天生一副柔柔弱弱的模样儿,招人怜惜,而且肤白皙五官端庄,举止表现得教养良好,着实是个良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