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352章险些战败(2/2)

在场的杨士奇、朱恒、郑洽都没有异议。张宁当下便索问:“派谁去收取江西,诸位可举荐一人。”

“正如朱堂所言。”张宁“不过如今形式有变,汉王如不保,我们可以预先准备劝降江西北各城的守将,抢先一步吞并江西。既可扩大地盘,又能为湖广东线防御提供战略纵。”

时永定营主力驻扎在湖广、江西边界,营兵在几个隘连续截获“细作”细作都自称从南京来,是兵尚书朱恒的旧友。

这段时间他虽然中间有几日生病,但总心情大好。杨士奇到来之后,即可拉拢湖广各地士绅,治理湖广的形势可预见一片大好。只要真正控制了十几个府的人力力和税收,便打实了基础,所有的署都会变得顺利。

不过张宁也听说了一件事,朝廷去年就曾悬赏黄金万两和封侯要自己的项上人,这事还真是大意不得。他也不多犹豫,当下便:“就依杨公所言,即日可办。”

但是这顺心的状况没持续多久,先是内侍省密奏东面南直隶事,然后各迹象纷纷面,张宁已无法枕无忧。官署新设通政使司的一沓书信之中,有一份永定大营指挥使韦斌的上奏。

***风寒养好之后张宁去寺庙拜了佛回来,然后便恢复了往常的作息。他给众人的印象依旧如此:平素看不有丝毫勤奋忙碌的迹象,但是有事总能在官署找到他。日常能随时内书房的人员包括内阁几个大臣、内侍省人员,这些人如果有要的事可以直接去找到张宁。

张宁转看向默默不语的杨士奇,先行问他:“杨公觉得我们该怎么办才好?”朱恒见状便暂时退到一边,且听杨士奇什么话。杨士奇了一把胡须,沉:“朱堂执掌兵事,应当也知湖广兵寡,此去南京又山路远,咱们无论想不想援救恐怕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臣倒想到一事,王爷虎踞湖广,江西夹在中间无险可守,为何不取?”

张宁稍作思量,照样同意:“我既让杨公主内阁,新旧政务就都不该拒你于门外,杨公所请在情理之中。”他忽然注意到杨士奇在这个时候提到于谦,心下便产生一猜测:杨士奇不会是想举荐于谦主持江西之事罢?

杨士奇又:“老臣还有两件事正要言。第一事,湘王常住楚王,办公却在内阁官署,中途常经市井街巷,歹人便有作之机,臣请迁内阁于楚王北门。”如果住和办公都在一个地方,那以后真是呆在那里都不用门走动了。

由他自己说来,便显得十分坦…当然也没人会怀疑朱恒会在湘王和汉王之间草。若是有人发某官僚在朝廷和湖广之间脚踏两只船还有可信,要说湖广的官和汉王勾通就完全是无理取闹了。

就在这时,杨士奇开:“这是大事,湘王该多考虑商议几次才好,无须仓促决定。”张宁顺势便赞同:“如此也好。”

在场的几个人都没有异议。朱恒当下便,动作幅度比平素要大,接着便积极说:“上次王爷提及咱们在南直隶的斥候发现采石矶被朝廷攻破,如今的迹象证明这个消息多半是属实的。采石矶自古是金陵屏障,此地一失,南京城危在旦夕之间。”

张宁愣了片刻,说:“此事说来话长。”朱恒:“之前我们兵力不足,计议以稳住江防为要。江西数府为汉王所占,我们又一向以联盟汉王共同对付兵多将广的宣德朝作为既定方略,故暂未起兼并之心。”

张宁听罢立刻就说:“必定是南京形势不好,那些人才到朱堂这边寻退路来了。”他一句话便彻底打消了朱恒的顾虑,也表明了相信他不可能私通汉王的态度。

杨士奇接着拜:“老臣虽主内阁,但初来乍到对湖广军政尚不通晓,需翻阅官署内存放的卷宗案,想让新任兵左侍郎于谦时常到来为辅,不知是否妥当?”

边来的密报。

除此之外的武官武将则会需要提前至少一天送贴预约。这些人如果确有要的事见不到他,却可以自行去找自己的上峰,如武将可以见兵尚书朱恒。如此安排之后,张宁平日便不用疲于应付各事务,却又不担心误事,自是十分恰当。

众人听罢沉不已,郑洽回看朱恒,但朱恒没有遂自荐的意思…他上次去九江城迎战神机营,险些战败,现在好像不太愿意自告奋勇了。时下湘王集团内能独当一面的也就那几个人,但姚家父、周梦雄都有重任在,人选一时难定。

韦斌一面将此时写信上奏,一面已把细作押送至武昌途中。不两日,几个大臣到内阁官署书房里碰小议,朱恒便当众说自己收到了几个南京旧吏故友的密信。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