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381章接着便又笑了(2/2)

此乃舍近求远之路,我们不能听见大军压境就被迷惑。我曾思官军不直接,是受制于渡困难。但他们自徽州来,就算夺取了鄱湖东岸各镇,仍需渡鄱湖,除非从南方绕行,但路太远了得不丧失。

火通明便更加突。厅堂中于谦和几个人正在议事,除王俭等幕僚,武将有韦斌、张承宗等几个人,都是永定营的武将。

“咱们到旁边的客厅里坐会儿,我叫当直的差役送盏茶上来给你和一下。”于谦指了一下大堂旁边的门“请。”这大堂旁边的屋,前面一共三门,从外面就能把里的光景看得一清二楚,本就是公事上官吏武将们等待大堂会面时的休息室。

“哦?”罗么娘了惊讶的神“他给你写信说了?”于谦摇:“没有,是我估计的,因为公事。今晚我要连夜写一份奏呈,一送到武昌他可能就要启程。”

“那真是有些不巧,在这里遇见他…”罗么娘沉,接着便又笑了“廷益真是神机妙算,连别人会去哪里也算得到。”于谦不置可否,又试探:“罗姑娘曾与湘王有过不浅的来往,还曾有过婚约。如今没有想过托杨公重新提起?”

于谦转回了礼,便听得罗么娘:“瞧你这样,明天又有事要忙,这不趁晚上忙完了好见见面么,我今天才到你可没尽到地主之谊。”

江北京营主力及大量粮草资亦可从九江附近渡江,保证兵有充足增援。此要害之地,官军打江西,不重九江又重何地?既然官军目标是取九江,为何不直接从南直隶沿江军湖,却调兵至徽州?

因这次连夜议事有私下质,九江军各营指挥使一人也不在场。于谦对韦斌说:“上午韦将军问及为何重兵屯于九江,其中缘故:这次朝廷官军自南直隶,方略目标只有一个,就是九江城。”

于谦:“最近情势突然变得更加急迫,我向罗姑娘歉。”罗么娘睛还带着笑意,看着他连续摇了两次:“嗯,不要的。大丈夫自然要以大事为重,我明白的。”

***夜已,议事终于结束。大堂里的人陆续走来,于谦跨门槛,却见罗么娘正在一盏戳灯旁边踱着脚,他加快脚步走上去。

“本官为江西巡抚,有节制调遣本省兵之权,九江城的主力兵不动,责任当然应由本官来担,我今夜就会写好奏呈报上去。”

于谦回顾左右,大伙暂时沉默一片鸦雀,他又说:“江西有多大?十三府七十七县。韦将军方才说得好,地方城防军是不可能为咱们卖命死守对抗官军的。那我们永定营一万多人,算上九江军(汉王降兵)陆共三万余人,如何防守?

几个武将听罢纷纷,这个方略在行辕上层已不是秘密。于谦:“但我两个月前走到景德镇时就觉得这个方略不妥了,所以才迟迟兵不动。

本官不得不提防,官军在徽州聚兵是佯攻,实则是要取湖渡湖。朝廷兵力雄厚,就算在南面开始作战,仍然有余力直接从长江下游分兵而取九江城。”

于谦把罗么娘请到这个地方说话,多少有避嫌的意思,虽说二人多年知,毕竟男女有别。他坐下来就说:“湘王会到江西来。”

罗么娘也看见了于谦,遂将手背在后,对他微微一笑。于谦问:“不是派人给你安顿了房屋吗,你怎么还在这里?秋下凉了,外面冷吧?”韦斌等人从边走过,抱拳:“大人,告辞。”

便只是鄱湖东线也有上十个需要守卫的要害之地。分兵守城显然是下下策,两个月前刚刚有官军驻徽州的消息,我的打算是在鄱湖西面择有利地形,集中兵力迎战官军…”

这些地方文武本不会死守城池,官军必势如破竹。而咱们的重兵在九江兵不动几个月,就算现在临才增援,如何来得及?这事没法向王爷代的。”

何故?朝廷用兵乃平定湖广,从江南自东趋西,此役目标必是九江城。夺取九江城,便完全控制了鄱湖和长江下游,接着官军重兵便可以沿江而上,直武昌如履平地。

韦斌抱拳:“末将无意冒犯,只是不知为何要保九江就一定要困守一地?记得两个月前大人就曾说过,要保九江必守鄱湖。而今官军已从徽州军,探报上说五千,通常定有后续兵跟来。鄱湖东面各府县地方官和卫所指挥使,既能投降我们,岂不能投降官军?

景德镇军械不修,兵极少,恐怕百年未遇一场大仗。细思古今上下,那片地方几时有过记载的大战?前人不择此地用兵,自有理。两个月来我走遍了鄱湖左右诸多州县,又详查远近山川地形,认为重兵集于鄱湖东南作战甚为不妥。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