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二章(6/7)

为何称为叫化鸡,顾名思义,乃由叫化子发明而得之。传说古时(年代已不可考)有个乞丐,为救患病的同伴,寻来一只鸡,因无炊具,只得将鸡放血后,用绳子扎紧,涂上黄泥,就在火堆中煨烤。不料煨好后,鸡毛随泥团脱落,鸡肉特别香美。以后传人民间,不断改进,便成为酒宴上的一道名菜。

至于那道鲜美,令人望之食指大动的西湖醋鱼,也是个颇有来源的一道名菜。

传说,古代西湖畔有姓宋的一对兄弟,哥哥已经成家,以打鱼为生,供弟弟念书。

一日,贤淑美丽的嫂嫂受到当地恶霸调戏,宋家大哥上门评理,却被恶霸乱拳打死了。宋家嫂子告状无门,便勉励小叔赴京求取宝名后再为兄长报仇。

临行前,她烧了一碗鱼,加糖加醋后,味道奇美。她对小叔说:“这鱼中的甜是祝您高中皇榜,酸是望您当了官,勿忘百姓的辛酸。”后来,弟弟得官并为兄长报了仇,但却不见嫂子去向。

一日,同僚设宴相邀,弟弟见席上有一道菜正是“醋溜鱼”便追根究柢。原来烩制这“醋溜鱼”的厨娘正是宋嫂。于是,宋弟辞了官与嫂子同操旧业。自此“醋溜鱼”便随著这则故事广为流传,成为道地的传统名菜。

而目前在餐馆酒楼所吃的西湖醋鱼,乃是选用体态适中的鲩鱼(草鱼),先在清水中养一段时间,不喂食。洗净活杀后,入沸水汆熟,然后淋上糖酸芡汁,稍烹出锅后,色、香、味俱全,鱼肉鲜嫩,仿如蟹肉。

望着这两道活色生香的佳肴,筝儿尽管嘴里直冒口水,但她还没敢忘记自己的身分,只见她握著牙箸,目不斜视地望着温吞得急死人的曲琬萝,痴痴等候她大小姐开动挟菜。

偏偏,曲琬萝却视若无睹,慢吞吞地卷起衣袖,喝了口龙井,又拿出锦帕擦嘴,吊足了筝儿的胃口。

就在筝儿的口水快泛滥成灾之际,她才笑意粲然的举起牙箸,朝猛咽口水的筝儿眨眨眼,调笑道:

“好了,别一副饿死鬼的馋相,小…呃公子我今天大发慈悲,准你拿下主尊奴卑的仪规,任你想怎么吃就吃,不必有所忌讳!”

筝儿半信半疑的蠕动著嘴巴“真的?小…不,公子,你不是跟我开玩笑吧?”

“我还煮的哩!反正你这丫…书僮也不是个温驯有礼的下属,多这么一回,我也见怪不怪了。”曲琬萝半真半假的消遣道,她见筝儿仍握著箸,一脸迟疑的神态,不禁撇撇唇,笑骂著“谁点了你的穴了?你再这么故作矫情,本小…公子我可要叫店小二收菜了。”

筝儿一听,顾忌全抛,连忙举箸左右开攻,又是鸡又是鱼的往嘴里塞,曲琬萝见状,频频摇头,笑意不绝。

正当含笑准备下箸之际,梦梁楼的大门口突然传来一阵騒动,但见体形壮硕,孔武有力的店小二正气鼓鼓的拦住一位叫化子,嘴里还不断地冒出几句难听的粗话。

尽管店小二的态度粗鲁不文,但那位蓬头垢面、衣衫褴褛,遍打补缀的叫化子却不以为忤,反倒笑嘻嘻的朝店小二咧嘴道:

“小二哥,你别拦著我,我要进楼吃饭,打打牙祭。”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